第六百八十九章 觊觎生大祸




                荣国府,东路院。



    清晨,宁荣街上行人希少,初生旭日,投下大片金色光影,驱散空气中缥缈晨雾。



    一辆马车从伯爵府东角门出来,沿着宁荣街一路向西,走了两箭之地,便在东路院黑油大门前停下。



    一个东路院婆子带着三个内院丫鬟,已早早等在门口,见到马车停下便迎了上去。



    只见车帘掀开,下来个衣着干净利落的婆子,从车后搬来车凳放在车前,才伸手扶了探春下车。



    之后又下来探春的丫鬟侍书、翠墨,各自提着探春的贴身衣箱、妆盒、文房笔墨等物。



    那婆子看到探春,满脸笑容说道:“昨日我们得了东府传信,知道三姑娘要回来,姑娘的房间已打扫妥当。



    被褥床帐都已换过新的,姑娘到了就能安稳歇息,一应膳食热汤,都调了伶俐丫头伺候,不用姑娘操一点心。



    东府大小姐让人吩咐,每日早晚会送一份冰鉴,让姑娘消暑纳凉,另外一份是送老爷太太受用。”



    探春微笑说道:“有劳大娘了,今日老爷休沐,人可在书房?”



    那婆子回道:“原本是在家的,因程日兴在裕和街新开一间古董铺子,得了几幅唐人古玩字画。



    昨日便给老爷下帖,请老爷去他铺子赏画吃酒,今天一早便派了马车来接,估计要晌午才能回府。”



    探春听了这话,心中也不在意。



    她知道自从二房迁入东路院,原先奉承老爷的那些清客,见二房已失去权势,各自见风使舵的散了。



    唯独这程日兴还念些旧情,时常来东路院陪老爷说话,从来没有断了走动,也算有点城府的人物。



    探春说道:“我先进内院安置,老爷回府便来告知,我好去拜见,有劳大娘了。”



    那婆子听探春话语客气,越发觉的得脸,很是殷勤的将探春引入门。



    ……



    自从大房贾琮承袭荣国世爵,二房贾政迁出荣国正府,落居东路院。



    二房原为荣国府正溯,王夫人是荣国当家太太,二房家奴在府中也是高人一等,颇有趾高气扬之态。



    原本大老爷夫妇偏居东路院,大房琏二爷和凤奶奶虽住荣国府,也是靠他们太太的脸面过日子。



    那个时节是二房奴才最风光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有今日的结果。



    原本趾高气扬的二房家奴,如今在大房人口面前,真格儿低人一等,因人家成了嫡传,自己这边成了偏支。



    在二房的家奴眼中,整个二房主子都是江河日下,即便老太太依旧宠爱的宝二爷,过的也没以往体面。



    虽然这位爷还杵在西府,但身边的丫鬟小厮,却被二奶奶砍的没剩几个,也没见他敢吱声。



    看来宝二爷即便逆来顺受,也要赖在西府,瞧着都让人磕碜,哪里还有往日贾家凤凰男的气概。



    ……



    二房唯独有一人与众不同,逆风而上,竟比以前更加体面,这人便是二房庶出三姑娘探春。



    当年琮三爷因姨娘出身不好,从小就在府中遭人白眼。



    三姑娘对琮三爷却毫不嫌弃,十分看重这位堂兄,从小就和琮三爷亲近相好,竟比亲兄妹还要亲些。



    如今琮三爷做了贾家东西两府家主,从小和他要好的三姑娘也就水涨船高。



    三姑娘不仅被琮三爷接到东府去养,据说在东府衣食用度,和东府二姑娘都一个样,日常很受琮三爷宠爱。



    如今东路院那些碎嘴奴才,私下都说贾家二房算落魄了,虽还有宝二爷这个嫡子,但那就是扶不上墙的货。



    二房要靠他将来发迹翻身,还不如大伙一起抹脖子投生,可能会来的更快捷些……



    ……



    现在东路院之中,只有王夫人还觉得宝玉千好万好,必定光宗耀祖,要给自己狠争口气,不让贾琮得意一辈子。



    底下的奴才观风看势,私下都说二房以后要风光,多半要指望着三姑娘探春。



    如今东府的二姑娘,因摊上三爷这个亲兄弟,原本没人待见的二木头,竟成了东府大小姐。



    原本让人看不上的庶出女,现在多少高门大户要上门结亲,不外乎看上琮三爷的权势和前程。



    琮三爷在东府落居之后,就把三姑娘接去东府去住,老爷也从不说话,而且还乐见其成。



    东路院奴才中有脑子灵活的,自然就想到三姑娘快到及笄之年,到时就要筹谋婚嫁之事。



    现在她在东府站稳脚跟,得了琮三爷爱护抬举,必定就是二姑娘的路子。



    加上三姑娘生得这等美貌,将来不知多少世勋豪门,为牵扯三爷的权贵前程,要为三姑娘踩破门槛。



    到时候三姑娘嫁得世贵高门,几乎是板上钉钉之事,整个二房都会因她风光。



    王夫人因探春和贾琮亲近,在探春面前摆足嫡母派头,时常对她有些不太理会。



    可东路院那些心思活泛的奴才,可没王夫人怎么大的脸,谁有前程谁得意,他们就去奉承谁。



    ……



    那个来接探春的内院婆子,便是这等心思活泛的人物,且这样的奴才在东路院,绝对不在少数。



    这些人心里都是笃定,只要对探春进出殷勤,烧好这尊冷灶,讨得这位三姑娘的好,将来必定大有好处。



    所以,如今探春虽不长住东路院,王夫人对她进出也漠不关心,但架不住底下奴才有心。



    但凡探春要回来小住,不用王夫人亲自吩咐,底下奴才上赶着收拾探春房间,安排妥当各项衣食热汤。



    虽探春心中精明,清楚二房奴才热络的缘故,但每次回来都有宾至如归之感,倒也不算一件坏事。



    ……



    探春入了内院,并没有直接回房,而是先去王夫人房中见礼,之后才去赵姨娘房中见面。



    虽赵姨娘是探春生母,但大户人家后院,嫡母主妇就是天,礼数上不能错半分……



    等她带侍书、翠墨回了归置如新的房间,收拾随身衣物首饰,翻找了片刻,突然想起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