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各不相让(第2页)

 就比如重炮,从以前的火力覆盖,再到后面的火力压制,直到最后的火力精准打击,战术的改变,原因有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后勤跟不上前线使用,军工厂生产线都快踩冒烟了,依旧跟不上他们这样的消耗,前线的消耗可不仅仅是这些重炮炮弹。

 其次就是因为你打人家,人家怎么可能不反击,重炮阵地,转移需要时间,虽然准备基本上每一个重炮阵地周围都准备了几个假阵地,可只要根据弹道分析,还是能很快分析出来的,然后逐一进行敲掉,不管你是假阵地还是真阵地,都给你敲了。

 至于打完就撤,这种是基本上都不可能的,重炮又不是中小口径的火炮,那一门重炮不是重达几吨,甚至一些口径更大的,重达十几二十吨也是家常便饭,更不要说一些超大口径的重炮,那更大,重达百吨也不是不可能。

 百吨看着很重,实则也不轻,但放在超大口径的超级大炮上,也算是合理,炮管和底座可即便是分离开,也不是那样好运输的。

 当然一些重达几吨的重炮,还是有机会转移的,可轮到那些重达十几二十吨,以及更加重的就麻烦了,可能有些人会说,这种重炮,不都是在最后方嘛。

 是在最后方,可你以为在最后方就安全了,能威胁到它的可不少,空中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是它们最大的威胁,重炮开炮时候的白色硝烟就是为战斗机和轰炸机指引方向的方向标。

 其次就是根据弹道分析,敌方炮兵反击过来的炮弹,这也是最直接的,但因为射程的原因,这种重炮对轰的可能性远低于空中的威胁的战斗机和轰炸机袭杀的可能性。

 毕竟双方的重炮都在最后方,你打对方前线问题不大,可要是打对方后面,距离可能就有些够不着了,你也不能将自己的重炮布置在敌人炮火能覆盖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