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玩转大宋钱塘江潮信来

四二四 种师道再传治国策 文官集团初形成(第2页)

 张久亮知道这些年征战,粮食一直是华夏军的短板,这次东归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华夏军的粮食已经无法支持这种万里征战了。

 种师道继续道:“第三就是要厚待留在这里的华夏军将士,这里不论是因伤还是其他原因留在西域的士兵一定要厚待,这里的官办农场和私人农场的运行都要大力支持。运营良好的农场是我华夏军的退身之地,不可怠慢。留在这里的进入农场的士兵的家眷也要尽快送来,咱们能让西军在西夏国扎根,也可以让华夏军在此地发芽。”

 张久亮听了种师道的话,佩服得五体投地,道:“殿下授业、农耕、拥军三策略,学生牢记在心。”

 种师道点点头道:“你要进行利用这三策造福百姓,不可轻慢,辱没了天子门生的名号。”

 张久亮道:“殿下放心,学生尽力。不过学生还有一事担忧,请殿下赐教。”

 种师道说道:“讲!”

 张久亮道:“这一省政务由布政使管理民生,提督主管军事,按察使主管刑名。可是王爷任命的按察使李山则是锦衣卫出身,如今朝堂上下皆议论纷纷。”

 种师道说道:“锦衣卫与军方素来不合,难道是镇南将军(岳飞)有什么异议吗?”

 张久亮道:“那倒不是,只是留守的很多官员都是议论纷纷的。听说殿下在最初设立锦衣卫的时候,只给了他们探查的权利,但是如今锦衣卫却是……”

 种师道也知道锦衣卫如今有些权势冲天了,但是自己这个“天子”要向坐稳龙庭,很多时候还是要依靠锦衣卫。好在目前锦衣卫还是忠于自己的,世上的所有事情本身就没完美的,因此锦衣卫还是要用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种师道说道:“西域为乱世初定也,逢乱世需用重典。锦衣卫却是探查消息,查办案件的利器。李山可以将这里乱象迅速平静下来。”

 张久亮还是觉得此事不妥,但是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就在此时有内侍官来报,说是张叔夜求见。

 张久亮见张叔夜前来觐见,感觉一定有要事相商,于是道:“殿下,学生救告辞了。”

 种师道却道:“你是我的学生,不用回避。”转身又对内侍官道:“宣张叔夜上殿。”

 张叔夜上殿后,见张久亮在大殿上,张叔夜也没有让他回避的意思,心里明白这是种师道现实对张久亮信任的意思。反正他所奏报的就是李山担任宁故行省按察使的事情,所以也不用避讳种师道,于是对种师道说道:“殿下,臣对任命李山担任故宁行省按察使之事有些看法,请在殿下面前领教领教。”

 种师道一皱眉,道:“卿也是为锦衣卫之事。”种师道此刻在知道身在高位的难处,先有吴震,现在有事张叔夜和张久亮,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文官集团都有顶撞皇帝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明朝的时候到达了顶点,王权和相权的对立导致了朝廷很多事情的掣肘,尤其是东林党人,他们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包括王权在内的一切权利展开争斗,这种争斗也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