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长不大的肥猫

第47章 战马缺口(第3页)

 按照程昱的规划,正常的一校两千人马中,步兵约有一千人,后勤预备队约有四百人,骑兵有六百人。

 若是再进行详细划分,还可分为重步兵、轻步兵、弓手、弩手、车兵、具甲骑兵、轻骑兵等等。

 兵种多而不乱,相互弥补配合。

 在这个整体规划基础上,除了马腾和太史慈的编制是全部骑兵外,其他将领虽然有所侧重,但也较为注重平衡。

 至于位处辽东为何不大规模的组建骑兵部队。

 一方面,田泽目前尚不具备反攻草原的实力,以守卫辽东发展为主。另一方面,田泽手中的马匹数量还有所欠缺,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骑兵作战。

 要知道,马匹和武器铠甲一样,都属于消耗品,而且损耗极快。

 仅是此前的襄平城下一战,就报废了一千二百余件铠甲和近两千匹马。

 这还是在顺风作战且距离不远的情况下,否则损失只会更多。

 正常的骑兵作战,基本都是一人配备三匹以上的战马,一次战斗就会折损近七八成的战马。

 这样的成本,即便是财力雄厚的田泽,也有些难以承受,毕竟马匹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

 这些年来,田泽收购和培育的战马约有二十万匹,其中可供作战的良马不到五万匹,其余的马匹只能用于日常行军和运输。

 即使拿下了辽东和辽东属国,这个数量也就增长了不到一半,仍然无法满足田泽的需求。

 因此,近期田泽一直在研究与鲜卑进行贸易的事情。

 铁器之类的自然不可能资敌,但是用美酒、食盐和茶叶等,和那些部落首领换些马匹及胡人俘虏还是可行的。

 毕竟如今鲜卑已经四分五裂,而且由于檀石槐打的底子太好,整个草原的鲜卑人数量太多,草场和粮食根本就不够,这些鲜卑人不得不相互厮杀。

 与其看着那么多的马匹和鲜卑人在厮杀中损失,还不如自己与他们进行交易,换取一些更为有用的东西。

 只要操作得当,不仅能够收集大量的战马和人口,还能够激化鲜卑内部的矛盾。

 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让鲜卑人习惯了贸易,复制一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