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声誉之重
第513章 声誉之重
孙权“被动”的插手到藩属部落的战争之中,效果极为明显。
作为“雇佣兵”,小规模的游击战和摩擦,孙权麾下的军队并不参与。
毕竟那不是孙权麾下士卒擅长的,而且容易折损兵力。
孙权的军队只是参与到正面攻坚的硬战之中。
武器精良、训练有素而且精通战阵之道的孙权军,对付这些蛮夷,正面作战完全是降维打击。
往往只一交锋,对面那些杂乱无章的军队便会立刻崩溃,随后顺势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王师所过之处,那可真的是所向披靡。
而且孙权也不抢夺钱粮地盘,军纪优良,口碑极好。要的也只是战败放的人口而已。
这种“雇佣兵”简直不要太贴心,很快就赢得了东南诸部落的一致认可,口碑极好。
不少部落都称赞道:“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国,就是仁爱!”
孙权对此表示很欣慰。
就如同原本历史上的汉末一般,没有打到中后期之时,根本没有人清醒认识到人口的重要性。
因为汉末之乱的本质就是人太多了,资源不够分。
只有到后面人口因为战乱、瘟疫、饥荒等没了大半后,大家才反应过来,或者说才顾及的到。
至于这些小部落,就更不用说了,目光短浅的很。
看着部落中越来越多的钱粮珍宝,他们哪里顾得到人口的多寡,还巴不得少些人能够多分些。
当战争开始,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越来越多的部落卷入其中。
有的是野心家,有的是被迫还击。
其中自然不乏一些有些头脑的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是局面已经失去了控制。
孙权也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趁机开始收拢起了一些愿意支持“大吴”的部落,作为外围势力,帮助他们壮大。
毕竟要是打到最后,人口越来越少,他们迟早会发现问题。
孙权将人口进行了适当的分配,自己拿大头,这些归顺于自己的部落,视情况分配一些人口。
这些外围势力,领头之人不变,但是中坚之人却被世家所替代,慢慢的架空了上层,掌控了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