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真正的西部大开发(第3页)
经过了一番详细的调研之后,国家队这边也是认可了西疆等西部地区省份提交的调查报告和方案。
再经过了一番讨论以及详细的论证之后,很快就正式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移民西部地区省份》的政策出来。
这个政策一出,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因为它核心的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就是西部地区的省份将会集中进行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规划大量新农村,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去这些地方免费获得一块土地。
这块土地的面积大概有400平方,其中150平方可以用来自建农村房,最多可以建三层,50平用来建前花园,另外200平则是可以用当后花园和菜地。
土地的免费给你使用的,并且以后还可以当宅基地一代代传给你的孩子,相当于是完全的农村土地。
而且有些地方有山的,还可以免费给你一定面积的山地,山地可以用来种果树和放养鸡鸭鹅。
第二点就是必须要将户口迁移过去,并且获得土地之后要建房、装修、居住,同时孩子读书可以享受当地的政策,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再高考招生上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增加。
这一条是要求,但同时也是优惠政策,要知道西部地区的很多兄弟省高考可是相对来说是很轻松的模式,有些省份高考就是地狱模式,像老表省、南河省、东山省就是地狱模式。
高考的人数多,录取的学生少,能够考上的比例很低,同样的卷子500多分都只能够去读专科,要是放在高考轻松的地方,同样的分数都可以上一本了。
移民过去之后可以享受当地的教育资源和优惠政策,这一条对于很多地方的人都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第三点就是这些西部省会将最基础的道路、水电、网络建设好,让你过去之后没有这些方面的后顾之忧。
尤其是水,这是大家一直以来最关心的事情,大家都很担心西部地区没水用。
现在就完全不用担心,有专门的超大型反重力运水飞行器,运过来的水都是来自贝加尔湖的水,保管让你用水无忧,而且保管给你划的地方非常适合宜居。
这条政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是吸引了无数的关注。
同时西部各省也是相继发布了自己的宣传视频。
西疆的宣传视频就拍的非常好。
“你印象中的西疆是不是只有那拉提大草原?”
“是不是吐鲁番的哈密瓜和葡萄干?”
“是阿克苏的苹果和香梨?”
“还有那干旱、荒无人烟的大沙漠?”
“不,现在的西疆它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是以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现在已经变成了国内最大的草原。”
“这里是以前荒芜的罗布泊大戈壁,它现在变成了一片林海,种植了大量的红松林!”
“这里以前是火焰山所在的吐鲁番盆地,现在它早已经变成了西部江南,万顷良田、广袤无边的普通种植园,这里不仅仅出产葡萄干,同样还出产全世界最好的红酒。”
“我们的西疆它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它变得更加美丽,它的气候不在炎热干燥,它变成了西部的江南、变成了大粮仓、大牧场。”
“它地广人稀,它美丽动人!”
“我们欢迎您的加入!”
“你将获得一块400平的土地,建设属于自己的美丽小别墅,拥有属于自己的小院,小院里面种上葡萄树,待到盛夏的时候,邀上三五好友,坐在小院里面欢声笑语,看看硕果累累的葡萄树,尝一尝葡萄的鲜美。”
“后院你可以种上自己喜欢的蔬菜、种上一些花花草草,享受更新鲜、更健康、更惬意的田园生活。”
“甚至于你如果愿意,你还可以获得一座山地,种上自己喜欢吃的苹果、樱桃、香梨、红枣,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是送亲戚朋友最好的礼物。”
“我们期待您的加入,愿您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
看着西疆的宣传视频,大家也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心动了,真的心动了!”
“西疆这地方真的很美,只要有水,它就可以美如画,生活也可以非常的不错。”
“这里的气候非常好,可以种植苹果、葡萄、樱桃、香梨、红枣、哈密瓜等等,只要有水,这里随随便便都可以过的很好。”
“我也心动了,400平的土地啊,在我老家,大家为了一个犄角旮旯打架、争吵,现在直接给你400平,什么都有了,我必须要移民过去。”
“真的很让人心动啊!”
“想一想都觉得很美,在院子里面种上葡萄树,等到葡萄结果的时候,硕果累累,一串串葡萄挂在头顶,那种丰收的喜悦,真是太美了。”
“我已经提交申请了,我家五兄弟,老家那点土地根本就不够用,现在竟然有免费的土地使用,这简直太好了,而且西疆这边真的很不错,气候很好,很适合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再加上现在有飞行器,生活也是非常的方便,生活在西疆也没有什么区别。”
“我也已经提交申请了,太吸引力了。”
“我要在门口种两颗苹果树,院子里面种几株葡萄树,后院我要种香梨树和樱桃树、红枣树,再种上一些喜欢吃的蔬菜,想想都让人激动。”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变成大草原了,这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不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开飞行器过去看看,真的很美,现在都已经成了网红景点了,每天都有无数人去打卡呢。”
“我去过西疆这边,真的是太美了,我以前就想着要去西疆这边定居,没想到现在竟然出台了这样的优惠政策,简直太棒了!”
“这是真正的西部大开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