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岭南仨人

第五章 搞钱!搞钱!(第2页)

  因此卖鳗鱼苗的生意,必须速战速决,在第一时间大规模出货,将第一波快钱吃进肚子,然后等其他公司模仿出来后,直接压到微利的价格,让其他公司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  要这样做,那第一波鳗鱼苗出货的规模,至少要达到一百吨左右,将整个亚洲市场吞下去。  江淼研究过近些年的鳗鱼苗规模,高峰期也就六七十吨而已。  只要他的公司可以达到年产一百吨鳗鱼苗,那其他公司要进入这个市场之前,就必须先掂量掂量一下能不能回本。  毕竟市场需求才是第一导向。  如果市场一下子有了充足的货物,加上货物利润呈现出下降趋势,那其他公司就不会马上进入市场,而是会选择持币观望。  江淼对于鳗鱼苗产业虽然重视,但并没有将其当成为核心产业。  毕竟这个一套鳗鱼繁殖技术,本身很难完全保密。  虽然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用法律遏制一下一部分公司,但是这种养殖技术专利,要绕过去太简单了。  而且那些小公司,或者国外的公司,压根就没有办法监控。  江淼也不想整天去打官司,因此使用先发优势,加上后期价格战,就是当前最佳的选择。  思考了大概的思路之后。  他准备明天去找姐夫帮忙,在马宫租一片适合的鱼塘。  然后去注册一个个人独资企业。  不过现在先在网上联系了一家鹏城的专利代理公司,让他们帮自己注册鳗鱼繁殖技术的国内外专利。  谈好价格和各项事项之后,江淼给对方发了一笔定金。  这个专利直接挂靠在他个人名下。  办好了这件事后,又找了本地一家公司注册代理公司,双方约定明天下午见面。  江淼之所以急匆匆要成立公司,原因就是他不想将自己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上。  比如今天找专利代理之类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助理去办理,没有必要自己亲力亲为。  对于未来公司的定位,江淼自然是希望其成为一个科技公司。  科技碾压才是王道,经营策略和阴谋诡计之类,终究是小道。  而拥有鉴定系统的江淼,在科技上有巨大的优势。  因此他并不需要什么经营天才、商业天才加盟,他需要的公司员工,只要老实本分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