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第2页)

 【“我要让你尝到至亲亡故的悲痛!”】

 【曹操点齐兵马,身穿缟素,重兵进发徐州。】

 【陶谦闻言,身心惊惧,立马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别驾从事糜竺提出对策:“曹操势大,单以徐州之兵,不可与敌。”】

 【“北海孔融,青州田楷皆义士也。”】

 【“若前往求救,彼引兵前来,曹操必不敢犯我徐州。”】

 【陶谦认为有理:“为今之计,只能求取援军了。”】

 【于是派遣手下陈登前往青州求援,派糜竺前往北海求援。】

 【孔融乃孔子后裔,世人多尊其身份。】

 【其自幼聪慧懂礼,孔融四岁的时候……】

 写到这里,苏辰犹豫了一下。

 他本来按照惯性,是要写孔融让梨的故事的。

 毕竟这么一个“华夏传统美德”,没有道理不让这个世界的人知道。

 苏辰记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认为孔融真善良。

 后来长大成人的苏辰,却发现这其中根本就不对劲。

 其一,孔融让梨,根本就是小孩相处时,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是把大的梨子让给了哥哥,自己拿了小梨。

 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孔融回答,我最小,所以拿小梨子。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

 可有一年,苏辰过年回家和一帮熊孩子相处后发现,事情根本就简单到离谱。

 所谓的“孔融让梨”,不过是之前的文化人们,过度解读了。

 过年的时候,苏辰发现一个现象。

 那就是小孩子的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

 大孩子天生就会欺负小孩子。

 小孩子被欺负了几次之后,就会学会屈服,成为大孩子的“小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小孩子愿意跟在大孩子屁股后面跑。

 回到孔融这里,如果他拿了大梨,会是什么后果?

 会被他的哥哥们打一顿!

 在长期的相处之下,孔融学会了和哥哥们的相处之道。

 那就是好东西先给哥哥,哥哥剩下的,才是他的。

 所以,这不过是小孩之间相处,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根本不存在什么天生聪慧的美德故事。

 其二,孔融自己家的一件小事,怎么做到天下皆知的。

 苏辰以前没细想过。

 但后来看鲁迅,看孔家历史

,苏辰发现了不对劲。

 孔家几千年来,都还在吃孔子的红利。

 直到民国,他们还是四大家族!

 这合理吗?这不合理!

 为什么,因为他们会宣传,会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