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能不忆江南(第2页)

 进忠、进保去了。

 皇帝慢慢走回主位,颓然坐下。

 阿箬告知的第二事砸下来,皇帝还是不免升起一个念头:原来什么都是假的。

 所谓青梅竹马,不过是乌拉那拉氏看弘时早早有了失宠苗头才安插到自己身边的闲棋,这他还有些准备;而所谓江南才女,不过是在江南小住一阵,看了几本笔记就凭空生造出什么对江南的回忆和神往。

 他小声喃喃:“柔蓝烟绿,疏雨桃花。保俶塔登高,孤山观梅,乘着画舫从西泠桥下经过,如寻常夫妻一般闲逛街市……”一时忍不住讥嘲一声:“哈哈,原来所谓六朝烟水气浸淫,不过纸上得来三两句。”他又猛然地捂住头,表情十分痛苦。

 众妃嫔惊道:“皇上!”

 容音冷静吩咐御前宫女:“先去把皇上惯常用的药拿来。接着又吩咐明玉道:“去请齐太医。”

 宫女拿了膏药

来,意欢满脸心疼:“让臣妾为皇上贴吧。”

 容音道:“那就辛苦你了舒嫔。”

 皇帝看着舒嫔绞下膏药摊开,小心翼翼地贴在自己额角,心中却想皇后到这时候都不愿亲自为朕敷药吗?

 只是他的头仍在剧痛,说不出话来,更是没力气把意欢的手推开,只好瘫坐着任意欢摆布。

 主座两旁,亭式香薰中的香已经要烧尽,皇后吩咐璎珞取了安息香来。

 齐太医来诊了一回,和之前一样,仍说是皇上急火攻心所致。

 皇帝知道并非如此,因为随着回忆起与如懿有关之事时脑中的迷雾逐渐散去,耳边那凄厉的尖啸也更加清晰,且尖啸的内容已经完全听不出是人言了,更像是野兽吼叫和狂风呼啸的结合。

 他疲惫地挥退了齐汝,坐着歇了好一阵,心中默念道家清心咒,又念了几遍心经,才勉强让那些尖啸声平静下来。

 这么一通折腾,小半个时辰也过去了。已近午时,骄阳高悬于空中。

 进忠疾步走进殿中,道:“和亲王与慎郡王说此事干系重大,必须亲自确认,人已经在外候着了。”

 皇帝没想到还有意外,当即道:“请他们进殿。”

 容音心道怎么让王爷进后妃处,也不叫妃子们回避一下?不过在这个世界倒是有可能,且既然两人说干系重大,想必也有些紧急,因此并未说什么。

 和亲王、慎郡王也不避嫔妃,疾步走入,行礼后,慎郡王道:“皇上,敢问这陶庵二字,确实是慎嫔娘娘在某本笔记上见过的吗?”

 皇帝道:“慎嫔说得准确,甚至连具体是哪两个字都说清楚了,想来的确是亲眼见过的,但舒嫔博览群书,却说没见过这名号,因此才要问慎王叔。哝,应就是这两本。”

 进保已经进来,呈上两本残缺破旧的笔记。

 阿箬道:“是,正是这两本手抄本!臣妾为庶人乌拉那拉氏婢女时常常替她收拾的!”

 慎郡王将笔记翻过来,果然见到印着“陶庵”二字。他又快速翻动笔记,脸色越来越难看。

 和亲王在一旁对皇帝挤眼睛,皇帝感到不对,对皇后一抬下巴。容音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的人经常使用肢体语言,便领着众妃嫔行礼告退。

 魏嬿婉一头雾水,回到殿中忍不住问容音与魏璎珞,这陶庵到底是谁?为什么慎郡王、和亲王如临大敌?

 容音叹道:“本宫也不知,只是这陶庵江南出身,少为人知,这书若是近几十年写就,只怕是《东京梦华录》余绪啊。”

 魏嬿婉仍是不明白:“皇后娘娘,这《东京梦华录》又是什么书?”

 魏璎珞道:“这么跟你说吧,北宋灭亡了,就有人写了《东京梦华录》以悼北宋;那近几十年写江南的,又跟这《东京梦华录》类似的,只能是……”

 魏嬿婉大惊,捂住自己的嘴,半晌才小声道:“前明?”

 魏璎珞道:“总之这是最好不要打听的事情,知道也当不知道。”

 慎郡王见妃嫔离开,旋即道:“皇上,舒嫔娘娘博览群书却未见陶庵之名,是因为这陶庵是隐居的前明遗老!此人本名张岱,浙江山阴人士,陶庵是其号。此人乃前明仕宦之家出身,世祖入关后,此人投靠南明鲁王朱以海,又为叛将方国安所忌,于顺治二年出逃绍兴西南深山,隐居寺庙,后来于顺治十三年受浙江学政佥事谷应泰延揽出山修《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