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反馈(第3页)
"你想过没有,读大学有可能是你服从纪律、认可社会规则的一种体现?就像开车一样,你总需要花一些时间花一点钱在一个地方学一点东西才可以碰车的,想过没有?我看你是个聪明人,淘气的小孩一般都比较聪明,所以我才跟你谈这个话——服从规则是我们进入社会以前必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不然你出去以后一定是连着栽跟头——好好读书吧,把你的心收一收,趁这个时间去学一点生存的技能比如开车,然后做好了准备再进入社会..."
我已经忘了那个校长长什么样子,但是他把我当个成年人而且是聪明人看待,直勾勾地告诉我他这个大学的本质,这倒让我有点目瞪口呆——坦率、真诚、说话有道理,你看校长就比那个训导主任有水平得多,我那时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就服气了,但是我不能保证我再不犯错,只能保证别人不来惹我我就不会去主动挑事。
"你闹成这样,再有下一次我就是想留你也没法留了——去吧!"
其实那时候我还真准备老实一点安分一点好歹熬毕业,不过就是三年,等实习我就跑了——但是命运多舛,别人不招惹我,我自己也要作死的——
那时候我们那个学校不知怎么的跟另外一个一本大学合作,搞起了师资共享,原先很多二流子讲师排得课少了很多,从那个好大学调来了一批专业技术比较强的教授、讲师,每周都会让他们代一些课,这群老师里就有那个姓戴的数学辅导课老师。
我是感性动物,那时候最讨厌什么数学物理这类逻辑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我最后怎么会跟这个妇女搞到一起其实也是个谜——我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也就是将来给别人公司办各种营业执照的那种人,但是不论什么专业第一年还是有很多基础课程的,甚至还有很多以前觉得没用现在认为很重要的《马哲》《邓论》这类课程,其实如果你正经要学点东西大学比高中忙,好在我不是什么正经人。之所以说《马哲》《邓论》这类课程可能超乎你预料地重要,是因为如果你想一直往上爬,爬到一定高度你会发现你需要一种...这个话该怎么说,需要一种把真实意图夹在字里行间向下传达的本领,而且你自己得能看得懂上面传下来的真实意图,而这门本事需要一些理论基础,《马哲》《邓论》这类东西就是学习这门本事的敲门砖。如果你不会而且不学,你就只能雇个秘书或者办公室主任,你懂的,这类人其实很危险,司机、秘书、小三,他们是很多人每天都要头疼的一个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