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虽然理不直,但是本官气很壮!

自家老丈人不太聪明是一种什麽体验?

 

当女婿不易,杨少峰叹气。

 

暗自斟酌一番,杨少峰才望着朱皇帝问道:“岳父大人之前不是说,汉朝文景之治时没有什麽盐铁专营,百姓却依然能够富足?”

 

朱皇帝点了点头。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嘛。

 

史书上都夸文景之治。

 

据说钱多到串钱的绳子都烂掉。

 

要不是有文景之治打下的厚实家底,他刘小猪拿什麽去跟匈奴打仗?

 

而且盐铁论里都说了,当时桑弘羊面对文景之治时没有盐铁专营却依然百姓富足的问题时都无言以对。

 

这可不是咱朱重八胡编乱造出来的。

 

不过,刘小猪那也是个能花钱的,不仅花光了文景之治攒下的家底,好像连盐铁专营攒下的钱都不够他花,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诏以平息民愤。

 

而且刘小猪好像还眼盲心瞎,辣那麽好的一个太子,结果硬生生的被他给逼反。

 

嗯,咱得好好吸取刘小猪的教训,绝不能犯下跟他一样的错误。

 

正当朱皇帝一边在心里疯狂吐槽刘彻,一边下定决心要引以为戒时,杨少峰却哈的笑了一声,说道:“敢问岳父大人,汉朝时期的民,指的是有名有姓的,还是包括那些有名无姓的?”

 

朱皇帝刚想说天下万民,随即却反应过来有些不对劲。

 

有名有姓和有名无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甚至连姓氏都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於母系,称为族姓,“氏”是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

 

比如周文王姬昌,其中姬是他的姓,而他的氏则是有熊氏。

 

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姓丶氏合流,才不对姓丶氏做出专门的区分。

 

所以,即便汉朝时已经不再对姓丶氏有着严格的区分,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

 

没有姓氏的平民和奴隶,他们是否算得上是“民”?

 

朱皇帝皱眉思索,杨少峰则是微微叹息一声道:“所以,小婿觉得文景之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场乡贤士绅和豪强们的盛宴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