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震动京城(第3页)

“沈大人,父皇那边”他也怕受责罚。

“殿下,不必过于忧虑,其实,微臣有一言想对殿下说,可知陛下虽然生命无碍,但是他这幅样子,最起码保持一年。”沈轻舟轻声说道。

“什么,沈大人,这。”淮王惊讶道。

“陛下实际上是患了失魂之症,睡眠确实可以改善他之前被消耗的身体,但是消耗的是他的精神。

微臣年幼之时,就患过此等症状,十年前才恢复,因此,微臣知晓这病的症结。

只不过担心说出真相后,太子誉王相争,天下大乱,因此特意推荐殿下监国。”

“这是真的吗”淮王脸上表情变得奇怪,沈轻舟懂,他是监国,他要是除去梁帝,能不能当皇帝。

“殿下,陛下身边定然安排妥当,且殿下在外向来无势力,消息曝光,第一个死的,就是殿下。”沈轻舟说道,也把淮王吓醒了。

淮王清醒了,他现如今监国,只是因为梁帝还在,大家遵从的是梁帝,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沈大人,那我该怎么做”

“快速掌控朝堂,在陛下醒来之时,能够掌控属于自己的势力,和誉王太子三足鼎立,或者超过他们。”

“这。”淮王表示,做不了,他什么都没有,怎么收复人。

“殿下放心,正虽然不涉及党争,但是向来嫉恶如仇,待我清扫一遍朝堂,殿下提拔一些人,此事易。

就做最坏打算,陛下长久不上朝堂,殿下最起码也有护身之力,不至于被乱臣贼子击杀,”沈轻舟说道。

“沈大人,那就全靠你了。”淮王想了想,好像现如今,自己和沈正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了。

最重要的一点,要是父皇这种状态持续一年,他这个监国,必然是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他可以不当皇帝,但是必须得有护身之力。

……

“淮王殿下,沈正罗列罪状,不可不察。”朝会上,淮王承受了一波压力。

刑部和吏部侍郎虽然也在朝堂,但是不发一言,他们清楚,事实上,这两个部门,被沈轻舟短短几天控制住了,他哪里来的那么多的精力。

“罪证确凿,哪里有错,御史可以细说。”

“这。”说什么,沈轻舟做事不讲规矩,但是他真的不搞无辜的人。

誉王和太子也是难受,怎么沈轻舟就一点痛点都抓不到吗,也只有到了现如今,他们才发现,除了有个钱买官的罪,他的人品,好像真的过于高大了。

从小时候就帮助穷人,一直到现在,唯一能嘲讽的就是霓凰郡主了。

霓凰郡主,太子和誉王都有了一个想法,沈轻舟没有破绽,霓凰郡主还没有吗。

“这是什么”居民楼外围,有个建筑,挂上了善民小学的名字,很多人在围着观看。

“这是沈家商号资助修建的学堂,教小孩子认字的,经过沈大人同意的。”

“学那个干嘛,又不能挣钱。”小孩子也是要干活的。

“你不去我送我家闺女去,听说管饭,好像还可以挣钱,不知道怎么做的。”

“挣钱,三狗,进去好好学,挣大钱。”

金陵城内,不少的夫子这段时间收到了不少的邀请,教小朋友读书识字,走的人不愿意,知识怎么可以这么轻易传给贫苦人家,但是有的人愿意。

一时间,沈轻舟埋的暗子,都在爆发,学堂确实不挣钱,但是哪个地产商资助这个,是拿地的前提条件,又不是大学,一个小学堂而已。

“人之初。”听着明亮的教室内,传来孩子们幼稚的声音,不少老百姓内心感激,不是不想让孩子成才,是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最重要的,是真的可以挣钱,写一些字,那什么商号集中购买,好像是什么慈善什么的。

前期必须这样,封建社会,孩子也是劳动力,没好处,免费都不会去读书的。

他这行为,很多人不说,但是在平头百姓心目中,加分太多了,好事和坏事,大家分得清的。

“我不如他。”梅长苏一天之内,走了十几个学堂,有些地方还没建居民楼,但是已经有这个学堂,回到了苏宅,他第一次感觉,自己不如沈轻舟。

悲天悯人,有能力,有魄力,不怕得罪人,并且武功高强,出口成章,天下有数的诗人,每一个标签,都很吓人,这是时代的眼光。

这都是沈轻舟之前的布置,他个人,还正在处理三部公事,礼部现如今事情也多了,比如,礼部掌管教育,要不然,这么多学堂,还真不好开起来,虽然可以自己开,但是有上面的程序,只要规范,梁帝再出现,也得承认。

户部沈追也是苦恼无比,沈轻舟这三部一体太犯规,他有刑部,有吏部,除了四品以上官员他管不了,剩下的真的一言而决,刑部吏部都被他干掉一半高官,竟然还能运转,不过,都是有代价的,大家都在猜测,沈轻舟一天睡不睡觉,好像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他,工地也没耽误去。

太子和誉王还是争斗不止,还是没把淮王看眼里,直到半个月后,梁帝还是没出现,所有人都感觉有点不对。

但是大家又知道,梁帝确实偶尔现身,只有他身边人知道,梁帝嗜睡之症没对身体有伤害,但是也没精力处理其他事了。

“不对,不对。”梅长苏其实有过猜测,但是有些东西不敢想,他怎么感觉,梁帝这和沈轻舟有关系呢。

这是誉王他们没想过的,梁帝这样对沈轻舟没好处,但是梅长苏不同,江左盟情报势力强大,他发现了一点,大梁的官场,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

比如,吏部半个月前推出一个考成法,实际上就是让官员们都忙起来,处理事,这是张居正的变法,沈轻舟直接搬过来了。

要不是户部尚书不是他,一条鞭法他也要使用,这个考成法,让不少官员苦不堪言,但是确实有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