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招揽英才(第2页)

“天地之间,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侵略他国土地,烧杀抢掠的就是恶人。杀掉这样的人,不但不是作恶,反而是为善。这与仁并不违背。”

“且我大宋王师,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所光复的城池,带给百姓的,是切切实实的活计,是收入,是养活家人的希望。如此一来,杀敌,不失为恶,实乃大善之举。”

“躲在书斋之中,修身养性,让自己变得仁慈,那是个人的内心仁慈。平时是可以的。但是如今天下纷乱,神州陆沉,我华夏衣冠,面临异族统治。个人的仁慈,而对于百姓,对于他人,其实作用不大。真正的仁慈,就当投身军中,助王爷光复大宋,恢复华夏昔日的辉煌,方才是真正的有志于仁。”

陈参谋的一番话,让杜信和他的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确实,时代面前,个人的小仁慈,哪比得上匡扶社稷,安邦定国的大仁慈?

李星辰笑道:“陈参谋,你接着绘制地图。”

“得令。”“杜大人,不知道我这两个参谋的回答,是否令您满意?”

杜信回过头,看着自己的学生们,都面露愧色。

他们平时都沉迷于四书五经,整天研究古人的只言片语的意思。为此反复推敲,反复思辨,反复琢磨。

但是,这些只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

于国于民,却无多大用处。

既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更不知道如何抵御外族入侵。

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他们。

虽精通经史子集,却无法造出那利用水车织布的机器,更没有办法弄懂水泥、炸药这些器物的原理。

惶恐,还是惶恐。

“王爷多才多艺,果真非凡之人。手下的参谋,个个都是栋梁之材,杜某确实眼拙,未能识得这些青年才俊。惭愧惭愧。”

李星辰笑道:“诶,杜大人,你们研究经史子集,也是为了传承我华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何来惭愧?”

“只是,如今神州陆沉,天下纷纷扰扰。需要大量的青年才俊,投身军中,为光复大宋而奋斗。我才提出想要学习,先投军的要求。如何不愿投军,也不勉强。至于你们要学习格物之学,需要前往清溪城,那里有几处职业学校。培训的都是如何纺纱,如何织布,如何造船的技术。这些也算是格物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