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何为妖僧(第3页)

孟渊催动焚心,进了禅定院,继续往前,过了一处大殿,就闻听佛音。

“当年青光子曾来兰若寺论禅,只是贫僧佛法浅薄,诸位师兄师弟虽各有所长,却也无人辩得过青光子。”

又至一处大殿,只见外间无人守候,出声之人在殿中。

往前去看,殿中有一苍老和尚居中,两旁坐了和尚道士和儒生,王二也位居其中。

另还有不少人站在一旁,全都静听那居中的和尚说话。

这里的熟人不少,昔日同行之人的莫听雨和宁去非也在,还有青羊宫的厉无咎。

不过这几人没有坐的资格,只能在一旁站立静听。

“彼时贫僧便觉出青光子走了邪路,只是一时间难以察觉。后来得了师叔祖提点,这才有所悟。”

那老和尚身着破旧缁衣,语声温润,他见到门口的孟渊和林宴后,还微笑着点头。

孟渊和林宴抱拳行礼,迈步进去。

那莫听雨和宁去非也不敢说话,两人朝孟渊点头致意。

孟渊回以一笑,然后站到王二身后。

月余不见,王二换了一身黑衣,不见风霜之色,也不见脂粉颜色,多了几分清净淡雅之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老和尚环顾四周,问道:“新来的两位小友,可听闻过这句话可知其中含义”

老和尚看向林宴,目中含笑。

“这又有什么难的”林宴呵呵一笑,“语出金刚经,乃是说世间一切有所为、有生有灭之物,都如同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般短暂无常,不实虚幻。乃是佛家前辈大德,为求众人破除事与物与人的执着,明悟空性无常,继而得禅意,得解脱!”

“善。”老和尚微笑点头,“当真是青年俊杰。”

说了这句话,老和尚又环顾诸人,接着道:“贫僧与青光子论道问禅,便说过这一番话。”

“不知青光子如何来解应作如是观”王二好奇问。

“青光子道友另有高见。其实这句话本意是‘有为法’的虚幻无常,青光子道友却将‘虚幻’引作“可再塑”、‘可再造’之意。又说万物皆空,那创造与毁灭同样都是佛门神圣之事。”

老和尚语声转慢,双目看向殿外,似要看投天上的云起云落,“青光子认为,应当用穷尽所有的破坏,来登上彼岸,来证得真正的‘真空生妙有’,此为再造‘佛国’。”

殿中诸人都是儒释道高人,孟渊等人也都是通读三教经典的,自然听懂了这些话语。

前番青光子种种所言,当真应到了松河府之变。

“青光子是真佛。”老和尚叹了口气,“他说所谓的持戒不过是描摹皮相,而他的戒律早与血肉长成一体。我们用金身供奉,他则用脏腑血肉供奉。”

“智观道友,”一个老道士抚须出声,皱眉打量老和尚,问:“你彼时对青光子的说法不以为然,然则事后青光子证道光明圣王,你心中又起了涟漪”

孟渊和林宴对视一眼,两人这时才知这老和尚竟然是兰若寺住持。

“非也。”老和尚智观微微摇头,看向那老道士,道:“外人都说佛门修心修性,道门性命皆修,儒家修浩然之气。其实这话虽有偏颇,但也有些道理。”

智观方丈又看向诸人,道:“佛门唯心,讲三千世界,论过去未来,谈虚论空。但心中有所想,有所思,兼有大毅力,大气魄,都是能成‘佛’的路途。”

他指了指殿外,道:“至于这‘佛’孰真孰假,当事之人却已然不管不问了。”

“道友是想说,青光子所成的“佛”已然脱离了佛家的原本之意”又有一个老道士出声。

“并非如此。”智观方丈看向那位老道士,微微低头,道:“按青光子的说法,他借由众生执念筑成的永恒佛国而证道,乃是杀生为护生。洒一城之鲜血,成佛国之愿,这岂非也是成‘佛’,也是登临彼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