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征召随营参军事(第3页)

 要不是当时李渊果断的派出建成和世民出兵关东,逼退了李密,当时李密就能一鼓作气的拿下洛阳了。

 可现在,终究还是不能阻拦李密入洛。

 也许,很快洛阳就会有李密受禅,立国号魏。

 若让李密入主洛阳,整合中原,那李唐就可能被堵死在关中,或许又会重演当年北周、北齐的故事。

 “杜公,我倒觉得李密进不了洛阳,甚至他可能离败亡不久了。”

 这番话,让杜如晦大为惊讶,毕竟他基于目前的各种情报,以及对李密的了解,才得出李密将入洛,甚至要称帝的结论。

 可李逸凭什么说眼下刚击败宇文化及的李密要败亡了呢?

 “杜公忽略了一个人,”

 “王世充?”

 “对,”

 “可王世充自从年初大败后,虽回到洛阳,但手上并无多少实权,名义上他是洛阳皇泰主朝廷七贵之一,但手上兵权都没了。如今洛阳朝廷,是以段达、元文都等人为主。”杜如晦告诉他。

 “不,王世充就算现在手中无兵权,但那也只是名面上的,他自从江都援洛后,一直都是为洛阳统兵对抗李密,他在军中的关系,不是段达等人能比的。

 而且王世充此人,很有野心,也有手段,经常市恩手下,在军中较有威信,他跟李密是生死对头,他岂能坐视李密入朝辅政?

 李密若入朝,王世充肯定是第一个被除掉的,王世充不会坐以待毙的,而他要自救,只有一条活路,”

 杜如晦没料到李逸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细细思索了一下后,觉得李逸说的很有道理。

 “你是说王世充会在李密入朝前,在洛阳兵变夺权?”

 “这是必然的,而且以段达等人以往的表现来看,王世充赢的可能很大。”

 “他有几成胜算?”

 “起码九成,”

 杜如晦想了想,“就算王世充真能兵变成功,夺了洛阳大权,可他是李密手下败将,如何击败李密?”

 “李密此次童山之战,自己都差点身死,可知魏军精锐肯定折损甚多,而且兵马很疲惫,

 王世充虽被人称幸进之臣起家,但这些年一直在带兵打仗,而且胜多败少,哪怕败给李密,但他也能够很快再起,这股韧性,其实恰是李密所没有的,别看李密手下兵多将广,

 可真正精锐的并不多,很多是收编的各路流贼草寇,这种军队最大的问题就是韧性不足,一旦大败,就容易迅速崩溃,难以收拾,

 还有李密这个中原盟主,出身关陇名门,当初可是夺了翟让的基业,这事做的很不仁义,徐世绩单雄信等翟让旧部,肯定还心有介蒂,一旦李密遭遇大败,他们可能就会趁机脱离。”

 李世民从门外走了进来,击掌赞叹,“我在门外听了好一阵了,无逸你刚才这通分析真是让我都感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我可以说,你比十二卫府的许多将领都强多了,”

 李逸是以结果来倒推过程,当然会让李世民都眼前一亮。

 “其实李密在年初击败王世充后,就该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可他却畏首畏尾,一见到殿下出兵,便放弃了大好机会,主动撤走了。

 结果又被洛阳高官厚爵给诱惑,与宇文化及大战,精锐损失惨重。”

 李世民很赞同李逸的分析,当初他兄弟俩迅速统兵前往洛阳,如果李密铁了心要夺取洛阳,李唐当时那几万人马,还真未必能挡的住,再说李密真要打,李渊可能也未必有那个决心打。

 说到底,还是李密这人决断不行。

 李世民想了想,“你觉得我大唐该对中原局势,做些什么?是否要出手介入,介入又该支持谁?”

 “殿下,我觉得可以不用理会,任他们斗,最后他们也是两败俱伤,”

 李世民笑笑,“听了你刚才的话,我觉得我们可以帮王世充一把,帮他夺了洛阳之权,这样王世充才会跟李密打起来,绝不能让李密轻松入洛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