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抢杜十娘(第3页)

 “杜家出了个不孝忤逆之人,我八十岁的老妇人,要被这逆孙欺侮······”

 杜三郎提着笔半天没敢记录,“夫人,这些真的要告诉四郎吗,”

 “写,他杜如晦攀上了大唐秦王,当了个秦王府属就以为自己了不得了?我儿还是从三品御史大夫呢,他只是绯袍通贵,我儿却是紫袍亲贵!”

 长安,

 李逸在师兄孙伏伽府上做客,

 本来在家过完中元,三天前要随军出发,结果传来洛阳王世充兵变的消息,长安朝堂震动,皇帝召开紧急宫廷会议,李世民出京的时间也就推后了。

 “中原又要大战了,听闻李密将入朝,行至温县,见到洛阳民部尚书韦津,得知洛阳兵变,元文都等皆已死,于是率部返回金庸城,

 如今王世充李密剑拔弩张形势紧张,战事一触即发。

 东都大饥,私钱滥恶,米石直钱八九万。”

 孙伏伽落下一粒棋子一边道。

 “那王世充必须得进攻李密了,否则就要崩溃了,斗米八九千,这可何等疯狂绝望的境地了,”李逸看着棋盘感叹。

 “是啊,杨广当年耗费无数民力财力而营建的东都洛阳,曾让无数外国蕃邦使节惊叹,如今却熬战多年,快成地狱了。洛阳国子监祭酒徐文远这等有名的大儒,而且还是从三品的高官,结果也只能亲自出城去打樵砍柴,还被李密的兵抓了。”

 “原来的东都留守,皇泰主的兵部尚书、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到长安了,陛下赐封他为刑部尚书、滑国公。”说到他,孙伏伽很感慨,皇甫无逸是名臣之后,当年他爹是并州总管府司马,杨谅造反,他不从,被杀。

 皇甫无逸任淯阳太守时,政绩天下优等,后来升右武卫将军,留守江都,他和段达、元文都等人拥立了越王杨侗,

 王世充那晚兵变时,皇甫无逸准备领兵出玄武门,背后袭击王世充,可长秋监早被王世充收买,故意称找不到宫门钥匙延误时间,皇甫无逸最后也只得出奔长安。

 “王世充的追兵半路追上了皇甫无逸,可他回头说我宁愿死,也不会跟你们一同反叛,最后解下自己的金带扔下,追兵们争抢金带,他因此骑马逃脱。”

 李逸对那个跟自己一样名字的皇甫老哥没啥好感,居然抛妻弃子独自逃跑,既不能忠君殉国,又不能留下来守护妻儿,实在没啥可说的。

 “中原将有大变,现在朝廷在考虑是先兵出潼关,以应对中原之变,还是发兵泾豳,先平陇右。”孙伏伽问李逸,“你觉得先打哪边?”

 “自然是先解决薛仁杲,眼下正是最好的时间,若错失此良机,只怕陇右糜烂,又不知何时才能解决这后顾之忧。

 至于洛阳,暂时不急。”

 李逸又落一子,围棋有句术语,金边银角草肚皮。

 棋盘四个角,是围空效率最高的。

 下棋通常都是先抢四角,然后进驻四边,最后争夺中腹。

 争霸天下也是如此,占据边角,就能有稳固的根据地从容发展,而中原做为四战之地,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攻击,

 王世充和李密历史上最后被淘汰,也是因为河南四战之地,互相斗的死去活来,根本无法安心发展,稳固根据。

 但李渊起兵太原,却迅速进军关中,一举抢占长安,有了这块四塞之地做根据,然后稳河东,图巴蜀,再取陇右、河西,然后出兵山南,等实力扩张到足够强大时,才去逐鹿中原,

 若是李渊当年太原起兵后,就直奔洛阳,来个群雄争霸,让薛举先占了关中,则可能李渊早败了。

 现在就得趁薛举新逝,陇右军主力深陷泾州时,一举将他们歼灭,不能给他们喘息恢复的机会,否则要拿下陇右可就很难了。

 而且对于李世民来说,伪秦国这个颗子已经熟透了,轻轻伸手就能摘取,这可是灭国之功,也是大唐入关中后的第一场大战,要是错过了,可就太可惜了。

 “现在长安宅院价格还比较低,没打算买一套吗?”孙伏伽笑问。

 “嗯,我打算趁出征前把这事办了,先入手一套再说。”

 抄底的好时候,不入手太可惜了,正好手里还有很多钱绢,也暂时没地方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