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又见故人(第2页)
这个新作坊,就设在将军营,稻草棚一搭,围点胡基土墙,垒起炉子,
叮叮铛铛的就开干,
那边木匠们带着伙计、学徒,也是干的热火朝天,李逸还特意搞了流水线式作业。
把一张犁的不同部份,分开来制作,
匠人们只做一样,能更熟练更快,而采用标准化尺寸生产,效率提升不少。
对质量把关,也更方便,哪个部件出问题,就是谁的责任。
新犁供不应求,
李逸优先给自家用,然后是其它亲戚朋友们,都不用怎么特意宣传,这种好东西一面世,
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想要一张。
对比下,确实比原来的犁好太多,不仅仅是轻便灵活,最重要的是省力啊,哪怕没有牛,人背着武德犁,也挺快了。
妇女、少年都能背的动。
对许多百姓来说,都是买不起牛的,只能佃租大户家的牛,而牛租很贵,往往直接就要地里一成收益。
可没有牛,光靠人背犁,或是直接铲,那又种不过来。
作坊生意忙碌不已,
李逸也是一再招工扩建,仍供不应求,
这玩意利润也还不错,又多了个进项。
从少府监押着又一批新犁交付给司农寺,李逸便骑马回家,他这差事其实很闲,不时的过去瞧一瞧就行,具体的事务,都有各自衙门的人专门负责。
李逸经过春明门大街时,发现今天街上人很多,
街角巷口的武候铺的武候数量也大增,巡街的骁卫巡骑也很多,还有不少百姓也站在路边,好像是在等什么人。
“浅水伯这是散衙归家呢”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李逸望去,是一名披甲军官,原来是左骁卫的队头丘神俨,“啊,原来是丘兄,你们这是”
“浅水伯没听说么,今日李密入京,圣人下旨迎接呢。”
原来如此,
李逸在长安,也听说了中原的大战,李密和王世充这对死对头,在河南斗了这么久,终于决出胜负,
但结果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
不是一直压在洛阳城进攻的李密赢了,这个不久前还刚击溃了率骁果北上的弑君者宇文化及的枭雄,
最后却还是被他的手下败将王世充击败,而且一败涂地,
宇文化及童山战败,逃到魏州,喊着宁可不为一日天子乎,登基称帝建国号许,而李密兵败后,却没想着重整兵马卷土重来,反而就直接跑关中投降李唐了。
远远的,
一支人马过来,
李逸也就站在路边想瞧瞧这位隋末有名的枭雄,
很快,在一群唐军士兵的护卫下,李密过来了。
丘神俨还帮他指认,“那个穿白袍的就是李密了,”
李逸惊讶的是李密看起来很年轻,可能四十不到。
“李密多大年纪”
“应当是三十六岁吧,”
“啊,才三十六”
“嗯,八柱国之后,曾经也是一门鼎盛,他曾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北周迁拜太师、赵国公。”
李密的祖父是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是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
他跟李渊差不多都是很年少的时候,就袭父爵了。不过李渊是八岁袭唐国公爵,而他在开皇中袭的是蒲山郡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