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私盐贩子(第2页)
这么一对比,
李逸都感觉自己这准备大办一场腊货的打算,好像挺罪恶的。
可转念一想,他又不是圣人,
这天下那么大,穷苦人那么多,他哪里都顾得了,能够先顾上自己,再照顾一下周边邻居,提高一下自己佃户、工人的待遇,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总不能这天下还有人吃不上饭,他李逸就不能吃肉吧
罗二卖了一辈子豆腐,小本买卖精打细算惯了,也说,“阿郎不是在河东解池有了一块盐田么,听说一年能产两三千石盐那干脆明年再腌,到时自家盐便宜。”
李逸哈哈笑,
“那块盐田一年垦畦浇卤晒盐能产两三千石盐,但盐池每年刮盐南风时,直接在盐池里捞漫生盐,无本买卖呢。”
罗二一听说来了劲,“阿郎,那咱们可得早做安排啊,过完年就得派人过去看管盐田,还要建盐棚盐仓,招盐工请盐匠,到时这盐南风一起,就赶紧捞漫生盐,这盐再差,运来长安,不也值三十多钱一斤么
就是个捞的工钱和运的运费,这买卖很赚啊。”
“盐南风也得等到时节才有,再说了,你以为真的谁都能去捞盐、晒盐”
虽说开皇三年起,就废了盐禁,行无盐税制,许官民采盐贩销。但是,
也还是有一套潜规则的,
这潜规则就是这买卖早就有人瓜分好了,
就比如说解池有两大池还有三小池,大盐池总共是有五百一十三块盐田,这些盐田,谁都知道是摇钱树聚宝盆,所以多年来可是争抢激烈,易主也频繁。
只有占了盐田的,才能在盐池捞漫生盐。
可以说,
解池五个盐池,一年产盐近百万石,其实都被那些贵族豪强们给瓜分了,就是贩销解盐,甚至也是都早瓜分好了市场,
各有各的地盘,
别人轻易别想染指,
如今也是改朝换代,
李逸沾了李世民的光,李渊给秦王赏赐了十三块盐田,李世民分了李逸一块。
别看当初开皇年间,一斗盐才十钱,
可盐成本低啊,一块一亩左右的盐田,一年轻松能弄几千石盐,垦畦浇晒法,又不是煮海煎盐,不须柴火不需要锅灶煎煮,直接引卤水浇晒,在五个月的采盐季,天气好五六天就能收一茬盐,
盐最主要的成本,其实是运输。
如果是在河东河南关中等周边销售,运输成本就低,利润也高。
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产的盐,再经过细加工,成为质量更好的精盐、细盐,卖的价格更高。
李逸拿到手一块盐田,
也确实有了捞漫生盐的资格,
当然也有了贩销盐的资格,
不过能采盐、晒盐,但盐卖到哪去,却是个问题,别人都有固定的销盐势力范围,李逸要是没点强硬关系,想在别人地盘贩盐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跟李逸接触,
有人想直接买下李逸的这块盐田,还有人则是想收购李逸盐田的盐,
明知盐田是摇钱树,李逸当然也不想卖。
但盐销路确实是个问题,若是卖给盐商,利润大头可能就是别人的了。
他觉得万一没有地方地方卖,或许可以考虑把盐提纯加工,做成中高档的精盐,
或许会找到条路子,
又或许就搭李世民的车,他还有十二块盐田呢,跟着一起卖。
李逸觉得有时演义确实不靠谱,
隋唐演义里面,程咬金就是个生活混不下去,然后卖私盐的,后来被抓了后,干脆跟着尤俊达劫皇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