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大红灯笼高高挂(第3页)

 

罗三前两个媳妇,都是在灾民里找的,第二个还是带着娃的。

 

但这第三个媳妇,却是个十八岁的黄大闺女,就是家里条件差些,彩礼要的多点,要了一头牛两石米,又没陪嫁。

 

“三叔把新妇子娶过门,趁年轻努力再生几个。”

 

罗三嘿嘿笑了几声,“无逸你更要抓紧,你也没兄弟,这开枝散叶可得趁早。”

 

李逸被反将了一军,有些不好意思笑笑。

 

他娶了十娘过门,却想让十娘晚几年再怀孕生子,甚至还觉得玉漱也还小,想等两年,这种想法,其实唐人是都难以理解的。

 

放到后世,

 

许多人三十多岁才结婚,不仅晚婚,还晚育,又只生一个两个,放在这时代,他们绝对都认为有病。

 

热闹的坨坨肉酒宴里,

 

众乡民吃肉喝汤,今天还有大米饭管饱,

 

一个个极外的开心,

 

对于罗家堡村民来说,今年原本很艰难的,六月大雨塬崖垮塌,直接绝了六户,窑洞塌了十几家,伤了许多人,损失惨重。

 

受征召去做役,几批做役的都超长延期,还有两人死在泾州。

 

这秋收的时候,又遇到羌兵叛乱,劫掠御宿川,不少乡民的柴堆、草房被烧,甚至有些人地里稻子没来的及收被烧掉了。

 

但他们今年又是幸运的,

 

李逸做了村长,搞了作坊、办了学堂,村民们跟着做事赚工钱,娃们进学堂免费读上了书,

 

到如今,整个罗家堡的村民,都在给李逸做事,相比起过去,农闲时就进终南山去割竹子,或是冬天进山给人烧炭,又或是伐木、背板,又或是给人打短工,

 

日子有一顿没一顿的煎熬着,

 

现在就在村里,无逸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活计,甚至妇人老人也有活做,

 

今年,大家都赚了不少活钱,

 

日子明显轻松了少。

 

甚至自家的娃,读了半年书,已经认得许多字,也会写会算,就算如今去寻个店铺伙计做,都有资格了。

 

席上,

 

一个又一个的村民,来向李逸敬酒,发自肺腑的感激。

 

连落户的四个羌人,今天旬休也特意回到罗家堡来参加这喜宴,李存孝带头来给李逸敬酒,

 

他们也在罗家堡重获自由和新生,这一切都得感激李逸,让他们现在成了大唐的禁军武官,还在将军营有几百亩地,在罗家堡还有了皇帝帮忙修的院子。

 

“我干了,阿郎随意!”

 

柿子烧酒,二两的杯子,李存孝一口气就仰头喝完了,

 

存悌存忠存义也排着队过来敬酒,二两的柿子烧,都是一口干。

 

这四个家伙喝的面红耳赤,却还兴奋的喊着好喝,带劲。

 

这酒董秀才不太喜欢喝,但存孝这样的武夫却是格外的喜欢,不止是他们,长安城现在也有不少粟特胡、突厥人等,他们也喜欢喝。

 

甚至已经有不少粟特胡商,主动的来找李逸,希望能够多采购一些柿子烧,他们要运到西域,或是卖到塞北突厥、陇右诸羌去。

 

柿子上现在口碑上两极分化,

 

一些喜欢传统黄酒的人,把柿子烧喷的一无是处,说辣说呛说喝了头疼,但喜欢喝的人却都赞不绝口,说柿子烧烈,有劲,真正爷们喝的酒,真男人就得喝烈酒。

 

虽然说现在喜欢柿子烧的,仍是小众,可对李逸来说,已经足够了,柿子烧已经打开了一些知名度,并获得了一批人的真正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