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乡贤缙绅(第2页)

 

全都是地方大户,甚至是衙门里的官吏。

 

他们还有个共同身份,乡贤。

 

这些人也都是给无极学会捐赠了钱粮物资的,甚至还有人捐了田地。

 

到了年底,总要开会,算账。

 

出年终总结,要让大家知晓会学今年的运行情况,知晓学堂今年的状况。

 

一早,

 

小无极堡前就在杀猪宰羊,

 

上午,

 

众校会的一众会员等陆续抵达,

 

这次还有一些周边的大户、豪强,也主动请求前来,李逸也是同意他们列席。

 

今天的学会,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其实不是审核、总结,而是关于是否扩大招生一事。

 

李逸做为校长,先做开场讲话,大致的说了学会这一年收到的捐赠,以及使用情况,然后便是学生招收数量,教学情况,学生们的成绩等。

 

都很不错,赢得热烈掌声。

 

然后是副校长董七郎,他做了更细致的报告,尤其是教学这块。

 

李逸现在大多时间在长安,无极小学主要是他主持,办的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他身后还有李逸和董秀才两人指点。

 

整个无极堡,现在有五百亩学田,有朝廷官府划给的,也有乡贤们捐赠的,还有用学会的资金买入的,

 

五百亩学田,有十户佃户,都是招收的灾民家庭,学会给他们提供耕牛种子农具等,他们一户佃租五十亩地,三十亩稻田二十亩桑麻田。这些人实际上都等于是逃户,不在户籍上了,所以他们没有分田授地,也不需要缴纳租调和服役,只需给学会交租。因为现在一无所有,因此现在分成拿的少,交的租较多,以后他们慢慢攒下些本钱,置办工具等,就能提高分成。

 

学会剩下的钱绢粮纸笔墨等还不少,

 

钱、粮,大多拿出去放贷了,因为李逸规定,学会的放贷利息,跟李家的一样,都是半年期,月利四分,而且不许到期后利滚利。

 

这个利息,相比起如今公廨借贷,寺庙借贷都低,比起民间的借贷就更低。借的人还是不少的,

 

但学会借贷也有条件限制,要看借贷的原因,还一般只借贷给本县乡里百姓,主打的是小额的借贷。

 

“浅水伯,我们无极学堂,年后应当再多招一些学生,现在有这么大办公场地,学会的钱粮也还算充足,就该扩大招生范围,不再仅限于罗家堡等几村。”

 

王乡长先开口,

 

他提议,应当把整个御宿乡都纳入招生范围中,

 

而招生年龄可以再规范一下,比如只招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男孩。

 

而冯乡佐则认为,无极学堂应当是三年学制,读完三年就毕业,若是真的成绩优秀又有天赋的,可以举荐入县学读书。

 

“我觉得咱们无极学堂免费办学初衷虽是好的,但有些孩童确实没有这个天赋,我觉得他们读三年也没必要,应当要有考试,读完半年一个学期,就要考,成绩太差的就没必要继续读,直接劝退。”另一位名誉理事说道,这位是王乡长的兄弟,长安县法曹佐。

 

“好钢得用在钢刃上,大家集资,捐赠钱粮,也是想着为乡里育才,浅水伯有教无类的想法固然好,可有些娃确实也没有那个天赋,一直读也学不到东西,徒浪费时间和学校资源,”

 

王法佐的话虽然有点直接,却也还是比较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