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护乡公(第2页)

 

“别动,你这腿得养呢。”

 

“阿郎,我腿现在已经好的不错了,现在天天好吃好喝供着,你看我都长成胖子了,实在是过意不去嘞,就怕闲出病来,我这找点活干,编草鞋也不费劲,更不用腿。”

 

宋义养了两个月伤,倒是养白养胖了。

 

李逸特别吩咐,宋义是他救命恩人,在将军营医院养伤,一天三餐的营养餐必须跟上,连菜单都是他亲自写的,

 

不是鸡蛋羹就是肉饼汤,隔几天还让炖点鸡汤、鱼汤。

 

宋义打小吃惯了苦,还真没有过过这样好的生活,不仅是他,连他的妻子儿女,都跟着改善了生活。

 

“你好好养着就行,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腿怎么也得养个半年。”

 

李逸先前赏给宋义一百匹绢十石米,还送他一头牛,还给他修三孔窑洞,甚至说好他家佃的五十亩地,免他五年租子,还升他为护院队头。哪怕现在养伤,也是按每月两石米的工钱照给。

 

必须得赏,还得重赏,这样以后再遇到事,家丁部曲们才肯卖命。

 

忠诚值得嘉奖。

 

得立典型。

 

反正宋义现如今待遇,李家的部曲、佃户们谁不羡慕,不少人都后悔当时怎么就没扑上去拦着刺客,别说断腿还能医,就是没了一条腿,这报酬也非常划算啊。

 

大家羡慕宋义的待遇,也更加敬佩李逸的大方。

 

跟着这样的东家,才有奔头。

 

“你就好好休养,要是觉得闲的无聊,就跟着读读书识识字,你现在是护院队长,多识些字有用处。”

 

进了疗养区,

 

一个个在这里治疗的都赶紧跟他打招呼。

 

他们曾经是兵,后来被抛弃,

 

还好李逸不弃,带他们来到关中,现在他们身份就是李逸的部曲。

 

不少人残废了,缺胳膊少腿的,甚至瞎眼耳聋的,李逸并没嫌弃他们,先在这里医治,等伤好后,安排到庄园、作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老撸,”

 

李逸一路跟他们打着招呼,找到陈菱角。

 

“县公。”

 

“那么客气做啥,”

 

李逸招来大夫,询问陈菱角的伤情。

 

“腿伤恢复的不错,就是以后可能会有一点点瘸,但走路奔跑影响也不大。就是左眼没了,以后只能用骨头做个义眼。”

 

“能用骨头做义眼”

 

“嗯,骨制义眼,早在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大夫说他就认识长安城里有专做义眼的,最好的材料是由象牙做成,然后普通的如牛骨等也行。

 

“好,你帮老撸联系匠人,做个好点的义眼。”

 

跟大夫聊了下将军营这间医馆的情况,

 

目前虽是初建,可是李逸是找了十几家权贵帮忙,在他们的帮助下,大夫、药材、药剂师等都是迅速到位。

 

李逸对这间医馆的定位,跟现在大多数以药铺为主的模式不同。

 

他是把医馆分成了门诊、药房、病房,以及药坊等几部份,前面药铺有门诊区,大夫坐堂看诊开方,药房抓药配药,甚至代客煎药。后方还有药加工作坊,炮制药材。

 

还有个病房区,可以住院、护理等。

 

李逸的野心还是挺大的,打算以后进军医药界,要搞出自己的招牌来。

 

所以他的医馆不叫药肆、药铺,叫千金堂。

 

无极医馆是学会名下的,千金堂则是李家的,两个走不同的路线,一个尽量亲民平价,一个则准备搞点高端点的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