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越狱(第2页)

“我们现在就五六千战兵,能先稳住阵势就不错了,先守好灵石、霍邑,若能困住黄子英这几千人,就更是大功一件。

至于说宋金刚、介休,我们暂时也无法顾及。”

李逸吃完饭,来到昨日修好的石墙上,远处两千汉军,昨夜就立营在河滩上,没做什么防御,摆明了就是想引唐军去袭击。

可李逸一点冒险出击的打算也没有。

他现在这里就一千一百人马,还有三百是地方镇兵。

黄子英能够歼灭李仲文九千主力,他手下的兵肯定都是精锐,说不定还有突厥骑兵混在里面。

没必要冒险。

他守好这里,专心砌墙。

只要拖下去,对他有利。

他后续的部队也能跟上来,霍邑、灵石、阴地关,一万三千战辅兵,要是都能到位,还是有不错的防御力量的。

霍邑放两千战兵三千辅兵留守,灵石放三千战兵两千辅兵驻守。

再给阴地关增派一千辅兵一千战兵。

李逸觉得守城的话,他守上三五个月应当是没问题的,这么久的时间,也足够长安再调集一波援兵过来了。

至于说介休、平遥、榆次,他暂时是没打算去管了,鞭长莫及嘛,太原,就由李元吉那熊孩子折腾去吧。

李逸还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的,他不是李靖也是李世民,更不是秦琼罗士信,他在军事这块,还是小白水平,现在主将被俘,他赶鸭子上架临时来补漏,能做的也仅仅是防御。

要是他激进冒险,万一也跟李仲文一样大败,

那介、浩、吕这关键几州,可就没有了托底的力量,以现在几州薄弱的守军,很可能就要被宋金刚各个击破。

这两条通往太原的道路被夺,

那太原就只能是等着被攻破吧。

历史上宋金刚就是席卷了河东,现在李逸能做的也就是尽量的撑一撑。

他不是李道玄这种真正的十六岁少年,没那么幻想着沙场立功,毕竟内心是个中年人了,稳如老狗。

黄子英的手下,百般叫阵,

甚至对着那新筑的石墙上脱裤子拉屎撒尿,也没有人理他们,

任由他们百般辱骂,骂哑了喉咙也于事无补。

黄子英昨夜甚至故意就在关前夜营,简单的搭了些帐篷,连一点防护都没有,就希望能够引诱那十七岁的行军副总管来袭。

李仲文八柱国家之后,都经不住他的几次挑衅,这少年能行

可事实却是,他们昨夜两千多人,全都披着甲,藏在帐中全神戒备,只要唐军一出关,他就要带兵杀出去,甚至都想着到时驱赶着败兵一举杀入关。

可惜,

等了足足一夜,

汾河水涛涛,

两千人披着甲硬是熬红了眼,结果关内唐军一夜静悄悄。

大早上的,黄子英无精打彩,一直打瞌睡,他这些天其实也没怎么睡好。

“将军,”

数名子总管上前,询问他计划。

黄子英没有计划,两千轻骑面对着这险要关城,能有什么可用的计划。

“要伐树造攻城器械吗”一名军官问。

黄子英没好气的问,“你会造还是我会造,我们这军中两千骑,有谁是木匠,谁懂攻城器械”

他越说越气,“再说了,就算有人会造,等造好攻城器械要几天,我们这两千人,等的了吗”

他还没说的是,有攻城器械,就能攻下来吗

这鬼地方,一面峭壁,一面激流,中间就四五丈宽的路,现在唐军还筑高墙拦截,峭壁还嵌着阴地关百尺堡楼,岗上还有城堡。

最重要的是,他们没多少粮草。

黄子英头痛起来。

他轻骑南下,一路绕过介休城、灵石城、阴地关等,当初倒是顺利,也没人敢拦。

他成功的诱敌伏击唐军主力,

可谁知现在他却被困在雀鼠谷内了。

望着眼前的阴地关,黄子英再看看自己手下人马。

终日打雁,没想到被雁啄了眼。

这个李逸,真的才十七岁

一名参军过来,禀报说粮草不足。

士兵们携带的干粮倒还够吃几日,可战马每天都要吃一束草和三升料。一束草十五斤,料则是粟、豆、麦等粮食,还得添盐。

而像这种战时情况下,战马的精料供给甚至要翻倍,起码得五斤粟豆,还得一两盐。

黄子英这次南下,带着两千骑,三千骑马步卒,机动倒是很快速,可现在被困在这,粮草问题也成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