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秦王带剑闯宫(第2页)
“你先退下。”李渊对卢宽道。
殿中就剩下了父子二人。
“刘文静此人,朕忍他很久了。当初时机未到,朕一直不愿仓促起兵,可你和刘文静左劝右劝,一次次的逼迫朕提前起事,结果什么都没准备好,
你大哥四弟五弟,还有你三姐她们都不在河东,五郎智云因此被擒杀。”
“还有当初刘文静坚持主张朕向突厥称臣,数万突厥南下攻打太原,是朕把所有城门打开,设下空城计,这才吓退突厥人,
我起兵之初要拥立隋帝,打隋的旗号,始毕可汗却非要朕称帝他才支持,朕不同意,刘文静居然跟突厥人穿一条裤子,发动兴国寺兵闹事,逼迫朕答应突厥,否则就不跟随朕起兵。”
李渊对刘文静不满的地方还有很多。
当李世民听到皇帝跟他说出这些话时,冷汗直冒。
父子俩人都清楚,当年李渊身边的儿子只有李世民,建成元吉在河东。李世民劝李渊起兵劝了四次,刘文静劝了五次。
甚至后来谋划先向突厥称臣以换取突厥支持,这事也是李世民谋划,刘文静在外执行。
而当初和突厥人达成的那个协议,攻下长安,土地人口归唐公,金银财物归突厥,这也是刘文静先跟突厥可汗达成,然后才上奏李渊的,这个事情李世民比李渊参与的更多。
从起兵之初,一直到如今,大唐和突厥关系,一直是由刘文静主导的,实际更多是李世民主张。
而现在突厥要跟大唐全面开战,始毕可汗死了,处罗可汗继位后仍然出兵支持梁师都侵灵州,支持刘武周侵太原,
唐突关系崩坏,
李渊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对向来主张称臣突厥的刘文静也是更加不满。
加上刘文静罢相后,各种跟裴寂的针锋相对,只要裴寂支持的他就反对,完全就是感情用事。
裴寂那句天下未定,外有劲敌,突厥入侵,如果赦免刘文静,定会留下隐患。
到底是何隐患,李渊心知肚明,虽然不一定,但有可能。
刘文静一直攻击裴寂,李渊又何尝没听出来他实际是在抱怨皇帝不公,
再加上李世民让皇帝警惕打压,刘文静是他的心腹,还跳的这么厉害,那必须杀他。
杀刘文静还有一个意思,
就是代表着皇帝对突厥态度的再次转变,以前不得不虚以委蛇,但现在崩了,那也该强硬,刘文静这种一惯主张向突厥称臣派,就要先弄死。
李渊有太多理由杀刘文静了,如果仅是一条,李渊可能都忍了。
但现在,他不忍了。
尤其是次子从长春宫三百里急驰回来,还带刀闯宫,这已经越分让李渊不会再留刘文静了。
“陛下,能否念在他往日功劳上,将他流放益州或是岭南,对他的家人不牵连”
“谋反,十恶不赦!”
李世民失望无比的跪坐在那,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许久。
“陛下,李仲文兵败雀鼠谷,九千战兵全军覆没,如今平遥陷落,介休被围,
李逸虽稳住后军,及时进驻了灵石、霍邑,守住了阴地关、汾水关,但他也就几千战兵,无法再救援介休,也无法收复平遥、榆次,增援太原。
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就此弃之,臣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