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第2页)
灵石城,
李逸看着手上的最新情报,不由的摇头。
娘的,这些秃驴,
出家人为什么要掺与这些俗事呢。
不帮着守城也就罢了,居然还通敌,甚至想出用佛幡缒汉军入城夺门的法子来。
而事情起因,只是因介休断粮,龙泉寺拥有许多存粮,刺史赵询向他借三千石粮,说好是借还给十分利息,他们就不肯了。
这群背祖忘宗的秃驴。
他对那些光头,有了更强烈的不满,以前还只是觉得大多数光头经商放贷,兼并田地,甚至呼奴使婢,还娶妻纳妾过份,
但现在觉得这些家伙真该死啊。
不过想想,之前河北还有和尚起兵造反,自称皇帝,立尼姑为皇后呢,就可知道这个时代的和尚,大多是什么样的了。
脆弱的战场平衡打破了。
介休城破,寻相还俘虏了不少介休唐军,实力加强了。
还能以介休城为据点,继续南侵,
张壁堡的李仲文现在就很难受,他们就那三千拼凑的人马,先前就打不过寻相,没能进介休,现在介休丢了,他更是孤立无援。
只能是派人来灵石求援,
“速出兵夺回介休”
李逸将李仲文的那道命令扔到了一边。
他手里就那么点兵,勉强把守城池关隘还行,出去跟寻相野战,甚至是攻守易形,攻汉军的介休城,这不是找死么
李逸可不觉得自己带兵本事多牛,
哪怕他跟李靖经常讨论兵法,也学到了一点东西,但他觉得自己所学不过皮毛。
估计就是李靖来,现在这个情况,也未必就会冒险出击吧
李逸觉得打仗,其实有时就跟打游戏差不多,首先还是得讲究策略,然后是兵力。
优秀的将领,能用策略,调整兵力,使之在局部战场达到优势,然后击败敌人。
很少有说谁非要以少击多。
以少胜多的前提,那也是不断运动作战,在局部达到优势的。
就好比很多名将擅用的斜击战法,两军差不多兵力摆开阵势对打,那高明的将领用斜击法,就是一侧集中更多精锐兵力,开打后速度加快冲击对面敌人,
而中部和另一翼的兵安排的少,甚至打起来后,他们要放缓速度,这样主力先击破敌人一翼,其它中、侧翼则负责要吸引住敌人,拖住敌人就行。
当然,这种战术得艺高人胆大,
否则被敌将识破,人家只要把预备队派上来,你就难以突破了。甚至若是侧翼调骑兵上来,照样得送。
李逸自认为他不是什么天纵奇才的战术大师,
统兵还基本是外行,
手下也没有什么大将,李仲文那是上司,还刚吃了大败仗,不可信。
刘世让等人,也算了吧。
至于丘神俨李德奖等,都只是年轻的校尉旅帅级中低层军官,带领小部队还行,但要说到军团作战,他们也没经验。
知晓自己几斤几两,李逸也就不扬短避长了,他就守着,有城池关隘加持,那可就稳多了。
孙子都说,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制作大盾、云梯、冲车等攻城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的土山,还得几个月。
如果将领急躁攻城,让士兵蚁附攻城,伤亡三分之一还没攻下,那就是灾难。
用兵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