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卿勿忧富贵也(第2页)
“臣能在陛下面前坚持这么久,已经十分自豪了。”
“哈哈哈。”
李渊一高兴,话也多了起来。
“你善守,然后会寻找破绽出击,求稳。这方面倒有几分二郎的样,不过二郎既善守,更善攻。
二郎还敢于冒险,一旦发现机会,就会攻势如火,不断扩大战果。
泾州打薛举父子如此,河东打宋金刚刘武周也是如此,先稳守不出,任他们得意,
可一抓住机会,那就不死不休。
宋金刚三万人马,粮绝退兵,结果一路几百里,被二郎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就没停过,
甚至在潞州长子,他汇合了刘武周,可两万人列阵,照样被二郎一战击破,就如同当初浅水塬之战。
只要在二郎面前露出了破绽,绝没有再逃脱的机会。
我这次子啊,有时猛的让我都有些害怕,觉得他有时太胆大冒险,总担心他出事,可从太原起兵一路走来,他还真就没败过。”
李渊的神情里,对次子其实是充满了赞赏的。
可惜,帝王之家,次子,哪怕是嫡次子,终究还是有些遗憾。
李逸静静的听着,
轮不到他来说什么。
“会弹琵琶吗?”
李逸摇头,“臣以前随师傅李真人云游天下,在岭南曾跟东海里来的夷船上的夷人,学过点六弦的木琴,他们称之为吉他,比我们的琴、琵琶都较简单。”
“哦,那回头你定要带吉他来给我演奏几曲。”
“旧吉他已损毁,臣回头找匠人再制作几把,到时为陛下献唱。”
屯营禁军护卫着天子和随驾的百官回长安,
车马如龙。
道路两边的地里,小麦苗生长茂盛,叶片甚至浓绿的发黑,此时的麦子最需雨水,产量高低就看雨水了。
遥想去年这个时候,
他还在雀鼠谷中急行军,正经历李仲文前军覆没的惨败消息带来的不安惶恐。
这一转眼,河东战事平定,
他都已经回关中躺平许久了。
“莘国公鸿胪卿郑元璹出使突厥,被处罗可汗扣下了,朕也把热寒特勤给扣下了,现在和突厥闹的很僵。
朕听说处罗可汗正在召集兵马,随时可能大举南下。你对此有何安定边疆之策?”
“陛下,如果仅从军事上来说,我们现在需要趁胜收复代北,将忻州蔚州朔州云州,这些外长城内诸州都一举夺回,
这样便能拒突厥于长城之外,派将领带兵驻于雁门关外诸城堡,就能限制突厥人南下抄掠,
起码能有个缓冲区,不至于让他们随时能进入太原,深入到我们的平原地带,那是我们的产粮区,也是税赋重地。”
李渊手捏着枚棋子:“如今突厥人驻守太原以北石岭关等,又派儿子郁射设统突厥万人驻马邑,是要硬保刘武周代北之地,奈何?”
“处罗可汗继汗位不久,汗国中威望还不够,他想南下,可汗国中支持者并不多,更多的突厥贵族只是想抢掠,想跟我们维持绢马贸易,要保持边市畅通,想要中原的茶酒盐布铁器等,
现在处罗可汗叫的凶,更多的也只是威胁。
朝廷真要出兵代北,他们未必就会死战,也并没有做好准备。”
李渊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如果仅是进攻代北刘武周,倒没什么,可要跟突厥开战,现在还没到时候。”
“那就换一个方法,在太原和楼烦派大将驻守,多贮备些金银布帛,凡代北来降的都丰厚赏赐,一边又派奇兵,经常抄掠敌方城下,割踩他们的庄稼,抢掠他们的牛羊,甚至是人口,破坏他们的生产,
则要不了几年,代北将缺粮,马邑等一攻必破。”
刘武周和宋金刚虽逃回去了,可他们的兵马全丧失在中原,尉迟恭、寻相、张万岁、杨伏念都降了。
如果不是突厥护着,只需数千人,就能横扫代北。
皇帝现在态度还是有些犹豫不决,既想趁胜一举灭掉刘武周,夺回代北,可又还顾忌突厥,有些投鼠忌器畏手畏脚。
良久,
皇帝将棋子落到棋盘中间,
虽不语,可李逸看明白了,皇帝还是想先拿下洛阳。
攘外先安内。
看来对突厥又得让步了。
这种事情虽然让人觉得憋屈,但李逸也能理解皇帝的心思,只是他仍不赞成。
几天后,
御驾回到长安。
此时,秦王李世民也兵至太原,秦王原本想着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打到马邑,甚至攻下云中。
可一道诏令从长安加急送到。
皇帝令秦王回师虞州收复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