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太子少保(第2页)
山南淮西那边,本就缺少骑兵,朱粲当初淮西山南,手底下却只有一支骡子骑兵。
杨士林那种地方豪酋,弓弩也缺。
“这是自然,卫尉寺会根据兵部的调令,很快给你们调配盔甲器械到位。”
“粮草呢”
“会从永丰仓给你们调拨粮食。”
霍氏很满意,对着李逸微微一笑:“大总管,我觉得这仗好打。”
李大亮原是金州总管府司马,这个金州就是汉水上游的安康,原来李袭誉家乡,他召集兵马起兵之处。
在庐江王李瑗坐不稳信州总管位置后,皇帝让李孝恭接任信州总管,在今年信州总管避讳他外公独孤信讳,改为夔州总管。李瑗,也改任金州总管。
在山南这块,
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坐镇奉节。许绍为峡州总管,坐镇宜昌,而李瑗为金州总管,在汉水上游。
这三人组成铁三角,不仅扼住了通往四川的三峡要道,同时也挡住了萧铣进军汉中的可能。
三人对江汉平原,完全居高临下俯视。
要不是大唐此前也没多少余力,加上李孝恭李瑗经验不足,其实早就应当顺江而下拿下江陵了。
正因萧铣一直据守江陵,堵住了这三总管,大唐才对山南东道的汉水下游,和南阳盆地掌控不足。
他现在调入行营,给李逸提建议:“我们兵出武关,攻打襄邓,最好还是能请朝廷让信州总管河间王孝恭、通州总管永康侯李靖,以及金州总管庐江王李瑗和峡州总管许绍同时出兵,
还可以调黔州刺史田世安出兵顺沅江而下。
这样,李孝恭李靖许绍出三峡顺长江而下,田世安出沅江,李瑗出汉水,既可牵制江陵萧铣,也可威胁襄阳的王世充侄子王弘烈,
我们则可先集中力量收复邓州,
这样就能隔绝襄阳与洛阳的联络,让其成为一座孤城,能从容扫除外围,再来攻襄阳。
拿下襄阳后便可顺汉江而下,直取汉东淮西诸州。”
李逸看着兵部的地图,李大亮的这个计划还是不错的。
李逸和李孝恭他们同时出兵,相互声援,他们打萧铣,李逸打襄邓显州。
让敌人难以联合、救援。
襄邓地区这两年反复争夺,归属不定,更被朱粲搞的残破,如今就算被王世充捡了漏,
也并不足以让李逸过于担忧,
放在太平年月,南阳盆地还算是不错的地方,可这几年被朱粲糟蹋的跟鬼狱一样。
王世充夺取时间也不久,根本没什么统治根本,他也没多少兵力派来。
唯一能倚仗着不过是城池。
但没有根基,空有城池有什么用。
大唐在山南也一直不稳,前后几个安抚使都安抚不了局面,招附的地方官将、豪强也是反复,或是被朱粲、王世充等攻灭。
不破不立,
终究还得是大唐出兵攻下,然后屯兵镇守,另选派官吏才行。
否则如杨士林、朱粲这些人,给他们赐姓封王、拜大行台也是没有用的。
虽然兵部只从关中抽调一万两千五战兵,李逸却也已经满足了。接下来一些详细手续等,他便交给李世绩、李大亮、李弘节他们负责,又让郭孝恪、李文相、霍玉三总管去接收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