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246章 踏青(第2页)

 隋唐五代以前,“寒食节”和“清明节”本是两个不同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但是到现在已经合而为一。

 晚唐五代以来,每逢寒食节,会有三天假期,以供百姓扫墓踏青,这可能是古代版的“假日经济”了吧。

 清明作为寒食节的“尾节”,成为百姓外出活动的高潮。

 《东京梦华录》记载,百姓扫墓后,“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

 沿着汴河两岸,人流如织,摆摊卖货的,踏青游玩的,放风筝、插柳、斗鸡、蹴鞠的,一派节日太平景象。

 王诚家就住在汴河不远的村子里,村里人常在这踏青之日,来河边摆摊,听说很能赚些钱财,所以他也在自家娘子的逼迫下,出来摆摊,挣些钱财,贴补家用。

 乡下人家,也无甚好东西能拿来贩卖,正好自家院子里的杏花开得颇为旺盛,索性采摘了下来。

 家里的一儿一女,一个年方九岁,一个七岁,看到爹爹要采花去卖,打着滚的哭闹不依。

 王诚开始还好言相劝,后来被闹得失了耐心,给两个孩子屁股上一人来了几下,方才挣脱了。

 他挑着担子,担子里有几十朵杏花,在河边找了一块空地,支起了摊子。

 平生第一次出来卖货,他也不好意思叫卖,只是寻了一块石头,当做凳子坐下,默默地等着客人上门。

 心里还琢磨着,等到卖了钱,须得给娘子和孩子们买些礼物才好,对了,城里的布庄有卖西域来的棉布,颜色漂亮,价格也不贵,娘子眼馋很久了,若是卖花得的钱多,就给她买上几尺,做件衣服。

 至于两个孩子,就买点零食好了,多余的钱须得存下来,将来还是要寻个先生,让孩子读书才是.........

 想到高兴处,王诚入了神,自己嘿嘿笑起来。

 “你这花怎么卖?”正高兴着,几个女子叽叽喳喳的聚在摊子前,不远处一辆小车,车旁几个丫鬟婆子伺候着。

 几个女子身着襦裙,头上绾着双髻,一阵阵幽香扑鼻而来,观之便是大户人家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