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使臣
辽国派来修约的,是个南院官儿,是个汉人,叫做陶兴,官居虞部郎中。
这个人是南面官,也就是汉官,也是萧思温提拔上来的,不过有意思的事,萧思温在的时候,他连连上书,要求萧思温归政于皇帝,甚至不惜在奏折中破口大骂,是坚定的“反萧派”
但是萧思温一死,他又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凶手,并让萧思温的灵位配享太庙,又变成了“挺萧派”
本来耶律贤对他印象极好,萧思温死后,是要重用的,
结果奏折一上,耶律贤顿时勃然大怒,让萧思温配享太庙,那不就证明他萧思温大权独揽是对的,而他耶律贤是错的吗。
从此恶了陶兴,这次出使汴梁,谁都知道徐灏不好对付,他可不像之前那些“石敬瑭”之流,骨头软得很。
徐灏当年在辽国的行为,很多辽国大臣都是亲历者,虽然刀斧加身,却仍昂然不屈,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佩服得很。
现在徐灏已经是中原事实上的主人了,实力已经超过辽国,那就更加不好对付,
萧思温当年签订的条约,虽然也不公平,但是徐灏到底看在他和他有旧的面子上,适当做了让步。
这次萧思温已经不在了,徐灏闹不好会提出更加屈辱的条约内容,谁也不想去出使谈判,触这个霉头。
耶律贤大手一挥,干脆派陶兴来了,你不是骨头硬吗,你去和徐灏谈判吧,
陶兴一路南来,抵达汴梁后,被告知河南王徐灏并不在大梁,让他耐心等待。
没想到这一等,就等了小一个月。
八月里,听说徐灏已经回来,陶良立即请见,理由要递交国书。
照理说,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辽国毕竟是北方大国,如今皇帝亲政,来递交个国书,那是代表重视徐灏。
可是没想到,徐灏不走寻常路,直接拒绝了,传下话来“先讨论修改条约”
听到这个消息,陶兴心里一沉,隐隐有了预感,这次出使,事情要不受控制了。
几天之后,徐灏公布了本方谈判团队负责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赵普。
陶兴得到消息,立即备下礼物,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