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清圆逃婚(第2页)

 清圆公主,嫉恶如仇。

 数年前,一位伯爵世子,强抢民女,致人死亡。

 事发后逃出长安城,想回到封地暂时避避风头。长安知府,惧怕这位伯爵的权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伯爵世子离开长安城。

 清圆公主得知此事,于漓江之上,拦住那艘灵船。

 一剑断江,斩了那位伯爵世子。

 此事,被长安城的百

姓津津乐道了许久。

 每每提起清圆公主,觉得心安之时,又惊叹于她的修为,一剑断漓江,当世仙子。

 战乱起,流落到长安城的灾民,也多得到了清圆公主的帮助。

 有些灾民,还有幸在施粥点见到清圆公主,喝过她打的粥。

 这样的一位皇室公主,自然备受百姓喜爱。

 更何况,这位公主还从小失去的母亲,这让那些当了母亲的女子心中,不免多了一丝怜惜之情。

 所以,她如今出嫁,长安百姓的热情也变得空前高涨。

 然后,并非人人都这般欢喜。

 一道影子,顺着暗影从净琉宫翻墙而出,沿着墙角,悄无声息地朝前方奔行。

 突然,前方亮起一点光芒。

 一名老太监,手提着一盏青灯,苍白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望着定住不动的阴影。

 “公主,回去吧,不要为难老奴了。”

 人影蠕动几下,清圆公主从黑暗中走出来。

 一身黑色夜行衣,紧紧包裹着柔软的身体,细若杨柳的腰身,笔直浑圆的双腿……美得动人心魄。

 绝美的面容,比起寻常女子,多了一丝英武之气。

 一双眸子纯净如水晶,透着坚毅之色。

 只是此时,却显有些柔弱,哀婉,楚楚可怜看着老太监,声音低低的说道:“楚公公,你也忍心看清圆嫁给不喜欢的人吗?”

 “公主,驸马乃是当世俊杰。”

 楚公公眼中露出一丝溺爱之色,说道:“这话可不是老奴在哄骗公主,你可以差人打听打听,驸马在稷下学宫,也是年轻一辈的风云人物,年纪轻轻,修为已至筑基境。或许,下一代云侯之位,就要落在驸马头上。”

 “云候!”

 清圆公主眼中泛起一抹厉色,声音也不复刚刚柔软,沉声说道:“城里的那些灾民,多来自云州,说起云候牧家,莫不是咬牙切齿。此等作恶之家,清圆便是嫁于凡夫俗子,也比嫁入牧氏好。”

 “公主慎言。”

 楚公公闻言,额头微微见汗,低声说道:“牧氏一脉六枝,乃国之重臣。当年牧国公追随高祖,百战还生,这才打下了这三州之地。牧氏于国有功,于大唐有功。”

 “牧国公,确实是一代人杰,清圆亦是敬重。”

 清圆公主哼一声,说道:“但是,他的这些后辈子孙,只怕早已忘记祖宗理念。一个个只管搜刮民脂明膏,成了蛀虫。”

 此话,清圆能说,楚公公却不敢接。

 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心中暗暗叫苦,说道:“公主,您还是回去吧,这门亲事不委屈公主。纵观整个大唐,能比牧氏更显赫的门弟,只怕是不多了。公主应该念着陛下的好,莫要在生事端,让陛下难做。”

 “父皇真的是为我好吗?”

 清圆眼中露出浓浓的哀伤之色,望着楚公公,低声说道:“这些日子,我数次求见,父皇都避而不见。人家女儿出嫁时,父亲都不是舍得。父皇却不想见我,清圆做错了什么?”

 “前方大战,关乎国运,陛下一心扑在上面,公主也要体谅陛下。”

 楚公公又擦了把汗水,硬着头皮接了一句。

 觉得这个话题在聊下去,要是牵扯出那桩皇室禁忌之事,只怕自己的小命要不保了,连忙转移话题,由劝阻转为开导,问道:“老奴斗胆问一句,公主即不中意驸马,可有理想中的人儿?”

 “不曾有。”

 清圆摇了摇头,勉强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

 看着楚公公,这个从小照顾她到大的老太监,不知怎得,内心深处,多了一丝诉说的欲望,眼波流转,多了一丝憧憬之色,低声说道:“清圆也曾幻想到,未来的夫君,应该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朝堂重臣,或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也想到他是一位将军,沙场百战,守护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