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太子要造反23(第2页)

 崇九久习农学,深谙稼穑之要,着即拜少司农,位列九卿,协理户部农事…尔其懋昭乃职,使仓廪充盈,百姓无饥,方不负朕寄望。

 其二,授吴名为秘书监编修,典掌典籍注解。

 吴名博通经史,淹贯群书,着即入中书省秘书监,授编修一职,专司“崇文兴教,考镜源流”…尔当潜心典籍,勿务虚华,若能垂范后学,朕必旌表;若敷衍塞责,致典籍讹谬,定加惩处。

 夫农者,生民之命;文者,国运之脉。尔等须各竭忠悃,共襄盛举,勿以职微而懈其心,勿以任重而怯其力。

 钦此!

 仁和八年冬月二十四日”

 长歌登基的第一次大朝会一口气颁布了三份诏书,开武举,设军校,考百官,建官学,重农事,兴教化,后世称这三道诏书为“昭明三诏”,也奠定了昭明盛世的基础。

 随后,王忠又把朝会时间、奏折格式等改革都说了一遍,总之,这第一次大朝会,长歌和百官几乎都没怎么说过话,长歌只说了几个“宣”字,百官只说了几句“陛下圣明”,这次朝会从头说到尾的,只有王忠一人,简直成了他的主场。

 散朝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说话,但心里都明白了一件事,小皇帝很强势,不是一般的强势,他要的是我觉得,不是你们觉得。

 大朝会过后,长歌的四位伴读也定了下来,穆家的穆轲,赵家的嫡孙赵阔,贺家的长孙贺赞,还有中书舍人孔家的孔惠德,四人中两文两武,年龄最大的是贺赞,今年12岁,最小的是赵家的赵阔,今年8岁,其他两人都是10岁。

 穆瑾萱还特意召见了四人,作为太后,儿子的伴读她肯定要亲眼看一看的,不然也不放心。

 看这四个孩子都是老实本分的,也就放了心,给他们赏赐了一些文房四宝啥的,就让他们走了。

 四人对长歌都不熟悉,包括穆轲这个表哥也一样。

 只是在后来的学习中,四人很快就被长歌打击的快自闭了,学文比不上,学武更是碾压。

 穆轲回家后都哭了。

 穆铉:“你哭啥?在宫里受委屈了?”

 穆轲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只顾着摇头。

 穆铉本就是不是个有耐心的糙汉子,看儿子这副蠢样,都要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