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尖峰时刻》上映(第2页)

这个说法得到了公众的认同,小吉伯特自己倒是稍微有点心虚。

虽然可以合理避税,但一些税目确实没法避开。

从去年以来,光是原声带大碟,就实现了北美公告牌六连冠的壮举,把一众天王天后,殿堂级摇滚乐队的专辑都压得动弹不了。

经过漫长的时间,《泰坦尼克号》收益分成陆续到账,北美已经进行了两次票房分账,得益于小吉伯特的提醒,北美票房分账签订的合约很合理。

不过小吉伯特不关心这些虚名,他更在意实际。

光在北美市场,《泰坦尼克号》原声带大碟就卖出了1100万张,在海外非英语地区销量不会那么好,但海外市场相加,也卖出了1800万张的销量。

而且不要忘了,这不是终点,影片还在上映,剩下的票房至少还是蚊子腿分成级别的。

《泰坦尼克号》成功,他也有一份功劳,毕竟挂着制作人和编剧的名头。

此刻,哪怕是最讨厌詹姆斯·卡梅隆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个伟大的导演。

这夸张的票房成绩,让所有此前不看好《泰坦尼克号》的人都闭上了嘴巴,睁大了眼睛。

小吉伯特也不用妄自菲薄,他自己觉得不如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离这两人还差得远,但在外界眼中,他才是最可怕的那一个。

没想到《泰坦尼克号》直接把港岛电影碾成肉泥,再也复活不了。

海外票房表现也相当出色,已经累计拿到了10.2亿美元的票房,加上北美票房已经来到了16.09亿美元。

站在好莱坞从业者的角度,你可以不喜欢卡车司机,甚至不喜欢《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

两次分账,小吉伯特在这个项目上拿到了六千多万美元的票房收益。

这只是第一笔分成,看着少了一些,但后续还会源源不断的带来收入。

海外市场计算极其繁琐,中间经过的手续简直难以想象。没有人只出力不拿钱,反是过了手的,总要拿到一笔属于自己的收益。

而且别忘了,还有各国的税,这也是需要交的。

所以如果没有专业的人盯着,这复杂的程序小吉伯特根本就无法监管。

好在他有自己的会计师团队,虽然要从收益中拿自己的分成,但起码帮小吉伯特解决了一大部分麻烦。

除开原声带大碟之外,其他周边市场也在持续不断的创造收益。光是在北美,周边市场,包括文化衫,玩偶,模型等就创造了2亿2000万美元的收入。

虽然同样要分成,但这部分小吉伯特仍然拿到了超过两千万美元的收入。

具体的收入细节外界不知道,不过看《泰坦尼克号》节节攀升的票房,媒体大致也能推测出《泰坦尼克号》所带来的收入。

此前《泰坦尼克号》不断加大投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笑二十世纪福克斯,笑派拉蒙,嘲笑小吉伯特。

确实,在《未来水世界》票房扑街之后,大家意识到电影并不是一味的堆高制作成本,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但是当《泰坦尼克号》持续创造纪录的时候,这些人又转变了风向。

很多影评人对这部影片也是赞不绝口,比如《纽约客》影评人托尼·麦肯锡就评价:“来自东方的功夫大师,让我们见识到了一部有趣的动作片是什么样的。

杰克成革新了好莱坞的动作片模式,我敢肯定以后会有不少动作片,学习《尖峰时刻》的方式。”

《好莱坞报道者》评价道:“影片生动有趣,不拘泥于俗套,做到了老少皆宜。虽然有大量的动作戏,却没有什么血腥的场面,反而时常能让人开怀大笑。

高级不俗套,给我们奉献了一出精彩的动作片大餐。”

影评人评价不错,影迷那边评价也很真实。

一个刚看完《尖峰时刻》的影迷在影院门口被记者抓住采访,他兴奋的表示:“实在太酷了,我要学他那个动作。”

说着,这位影迷还兴奋的摆摆动作,差点把出入的一个影迷给打倒。

这个首周末票房成绩,也让《尖峰时刻》成功登顶北美周票房冠军,程龙迎来了自己在好莱坞事业生涯的一个巅峰。

《尖峰时刻》在北美市场大获成功,顺着太平洋传到了大洋彼岸的港岛,顿时整个港岛电影人都沸腾了。

从1996年以来,港岛电影市场逐渐走下坡路,在大船登陆港岛市场后,这种下坡的速度变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