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剿灭台乱(第3页)

 此外,刘墉还在奏章中建议,利用沿海丰富的渔业资源,发展渔业贸易。他写道:“沿海渔业发达,渔业资源丰富。朝廷可鼓励渔民扩大捕捞规模,同时规范渔业市场,设立官方的渔业交易场所,对渔业贸易征收合理的赋税。如此,既能促进沿海经济发展,又能为朝廷增加财政收入。再者,可组织船队,将部分优质海产品运往内地销售,互通有无,进一步繁荣经济。”

 乾隆皇帝收到刘墉的这份奏章后,再次召集众臣商议。和珅看了奏章后,微微皱眉,说道:“陛下,这屯田之法虽好,但实施起来恐怕困难重重。沿海滩涂改造工程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短期内难以见效。渔业贸易征税,也可能引发渔民的不满,影响沿海稳定。”

 王杰却站出来支持刘墉的建议,他说道:“陛下,刘墉刘大人此策深谋远虑。虽然屯田初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利国利民。沿海百姓若能通过屯田获得生计,必然会更加拥护朝廷,也能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至于渔业贸易征税,只要合理制定税率,加强管理,并不会引起渔民的反感。相反,规范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渔业的长远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桂也点头表示赞同:“陛下,当下平叛台湾,需从长计议。刘墉的建议为解决军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一试。”

 海兰察虽然对军事作战更为关注,但也觉得刘墉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他说道:“陛下,若能通过这些方法筹集到足够的军费,将士们在前线作战也能更加安心。”

 乾隆皇帝听了众臣的意见,沉思片刻后,说道:“刘墉忠心可嘉,所提之策虽有挑战,但不失为良策。朕决定,先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进行屯田试点,由当地巡抚负责组织实施。渔业贸易征税一事,也可逐步推行,务必把握好尺度,不可扰民。”

 旨意下达后,福建巡抚和浙江巡抚接到任务,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各自挑选了一批得力官员,成立了屯田管理机构,开始着手规划滩涂开垦和招募屯田百姓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福康安、海兰察率领的大军终于准备就绪。乾隆五十一年深秋,一支浩浩荡荡的舰队从福建港口出发,向着台湾进发。海兰察率领索伦骑兵作为先锋,乘坐快船先行登陆台湾,为后续大军开辟道路。福康安则坐镇中军,指挥水师和陆军协同作战。

 当清军舰队抵达台湾西海岸时,遭到了叛军的顽强抵抗。叛军在海岸线上设置了许多防御工事,火炮齐发,试图阻止清军登陆。海兰察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率领索伦骑兵奋勇冲锋,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叛军的防线逐渐被突破,清军成功登陆台湾。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清军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林爽文见局势不利,决定收缩兵力,集中防守一些重要据点。福康安抓住战机,对叛军的据点发起了猛烈攻击。在一场激烈的攻城战中,清军利用火炮和云梯,对叛军据点进行了长时间的攻击。海兰察率领精锐部队,冒着叛军的炮火,奋勇攀登城墙,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经过一番苦战,清军终于攻克了叛军的据点,林爽文的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

 福康安没有给林爽文喘息的机会,他命令海兰察率领清军继续追击。在当地宗族武装的配合下,清军终于在老衢崎将林爽文抓获。随后,林爽文被押解至北京,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审判。

 与此同时,庄大田率领的南路起义军也在清军的围剿下节节败退。庄大田退入台湾最南端的琅峤,最终也被清军俘虏。至此,历时一年多的林爽文起义宣告失败。

 福康安平定台湾起义后,台湾岛终于恢复了平静。乾隆皇帝对福康安、海兰察的表现十分满意,将此次平定台湾之乱列入他的“十全武功”之中。福康安也因此成为了乾隆朝的一代名将,他的名字被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