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大义之举

嘉庆四年初冬,寒风凛冽,如刀割般刮过山东、河南的大地。枯黄的草木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预示着这片土地即将陷入动荡。白莲教,这个曾被唐、宋、元、明历代打压的民间教派,如同死灰复燃一般,再次举起反清大旗,在山东、河南一带兴风作浪。

 白莲教众四处煽动流民,宣扬着一些蛊惑人心的教义,称要推翻清廷,建立一个所谓“人人平等”的新世界。一时间,众多走投无路的流民被其蛊惑,纷纷加入其中,白莲教的势力迅速壮大。他们攻占了一些小城池,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京城之中,嘉庆帝得知白莲教再次作乱的消息后,龙颜大怒。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上奏,商讨应对之策。武将们为了建功立业,主张派兵镇压,以雷霆之势将白莲教一举歼灭;文臣们为求安稳,则建议先安抚流民,分化白莲教的势力。

 刘墉,这位历经乾隆、嘉庆两朝的老臣,此时也眉头紧锁。他深知白莲教之乱的根源在于流民众多,生活困苦。若一味地派兵镇压,只会让更多无辜百姓遭殃,况且白莲教裹挟了大量流民,真要打起来,伤亡必定惨重。思索再三,刘墉站了出来,力主招安流民。

 “陛下,白莲教之所以能蛊惑众多流民,实因这些百姓生活艰难,走投无路。若朝廷此时能开仓放粮,安抚流民,给予他们生路,想必白莲教便会不攻自破。”刘墉声如洪钟,言辞恳切地说道。

 然而,武将们反对刘墉的提议,其中武德骑尉邢洛书说道:“刘大人此言差矣!白莲教意图谋反,大逆不道,若对其招安,岂不是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应以武力严惩,方能彰显我大清国威!”

 朝堂之上,两派争论不休,嘉庆帝一时也难以抉择。最终,嘉庆帝决定先派钦差大臣前往山东、河南一带,查清白莲教之乱的具体情况,再做定夺。

 而在山东,我的儿子、刘墉的亲侄子刘泷,却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这场白莲教案之中。刘泷年近五旬,仗着年轻时练就一身功夫,打弹子球在山东诸城老家更是一绝。他平日里喜欢结交朋友,为人豪爽,便在老家开武馆招收徒弟。白莲教得知他和刘墉有关系,便派了一些人进入武馆做他的徒弟。起初,他只是觉得这些人所谈论的一些想法新奇,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泷被白莲教的头目看中,他们认为刘泷在当地有些影响力,试图拉拢他加入白莲教,为他们所用。刘泷在一番忽悠之下,鬼使神差地跟着他们举行一些活动。但他并未想到,这一决定将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随着白莲教的势力不断扩张,朝廷的调查也逐渐深入。很快,刘泷与白莲教有牵连的事情便被查了出来。消息传到京城,我和刘墉大为震惊,我们怎么也想不到,我的儿子、刘墉的侄子竟然会卷入这大逆不道之事中。

 刘泷被当地官府以勾结白莲教的罪名逮捕入狱。在狱中,刘泷起初还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只是与白莲教有过接触,并未真正参与他们的谋反行动,应该不会受到太重的惩罚。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清廷眼中,与白莲教有任何牵连都是大罪。况且,其父亲及伯父都是大清朝位高权重之人。

 刘墉得知刘泷入狱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一旦坐实了刘泷与白莲教勾结的罪名,刘家恐怕也会受到牵连。但刘墉并未因此而丧失理智,他决定先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看看刘泷到底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刘墉秘密派人前往山东,对刘泷的案件进行详细调查。调查人员经过多方走访,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刘泷在结识白莲教成员后,曾帮助他们传递过一些消息,虽然这些消息并非关键的谋反计划,但在清廷的律法中,这也足以构成勾结反贼的罪名。

 刘墉拿到调查结果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刘泷是我的亲儿子,也是他的亲侄子,他不忍心看着刘泷被问斩;另一方面,我俩身为朝廷大臣,深知律法的威严,若为了私情而袒护刘泷,必将损害朝廷的律法和我们的声誉。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关于刘泷案件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些平日里与我们刘府有嫌隙的大臣,趁机落井下石,纷纷上奏嘉庆帝,要求严惩刘泷,甚至有人暗示我和刘墉可能也与白莲教有牵连,企图借此机会扳倒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