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名震西域(第2页)

 大唐立国以来征战多年,打的胜仗不计其数,但是献俘大典却只举办过寥寥数次。 

 先帝本身就是名将,唐军又屡战屡胜,一般的胜仗先帝就根本就看不上,自然也不会大张旗鼓的举办献俘大典。 

 其中尤其是朝廷覆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的那次献俘大典尤为隆重! 

 东突厥曾经打到渭水河畔,逼着先帝定下了渭水之盟。 

 对于大唐而言,东突厥既是耻辱也是心腹大患。 

 阿史那贺鲁反叛自立,匆匆纠集了一部分西突厥部族,根本就不算是真正的大汗,只能算是一个草台班子,远远称不上大唐的心腹大患,甚至称不上大敌。 

 将领们也都知道,若只是打了胜仗,皇帝根本就不会举办献俘大典。 

 因为生擒了阿史那贺鲁,皇帝这才有意举办献俘大典。 

 所以,将领们其实都沾了苏定方和薛仁贵的光。 

 传旨之后,苏定方在军中的声望又涨了,他的名声也开始在边镇流传开来。 

 经此一战,苏定方也名震西域,不再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中郎将。 

 苏定方为人方正严肃,将领们虽然对他颇为佩服,但是也不好接近。 

 薛仁贵为人憨厚性情也很爽朗,加上官位不高,军中将领们倒是都愿意与他结交。 

 在军中要想服众靠的是什么? 

 要么靠赫赫战功,要么靠真本事。 

 之前,将领们只是觉得薛仁贵只是因为晋国公的赏识才得以平步青云,至于斩杀薛万彻,谁知道当时是个什么情形呢? 

 说不定薛万彻早己经受伤或者力尽,被薛仁贵捡了便宜呢。 

 薛仁贵来到军中后一杆长枪横扫全军无人能挡,一手精湛的箭术同样无人能比,全军上下谁不服气? 

 如今薛仁贵又立下了大功,还有晋国公这个靠山,堪称前途无量。 

 谁不想与薛仁贵结交? 

 谁不想与薛仁贵并肩作战? 

 五千兵马浩浩荡荡的前往长安,这一路上将士们受到的待遇都很好。 

 打了胜仗待遇自然不同,沿途州县都会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