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记玉全四美

第137章 修行惜人身(第2页)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管是那位令人敬仰的慧可大师,还是英勇无畏的唐僧师徒,他们身上所共同彰显出来的,无一不是那种坚如磐石、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以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果敢勇气,还有那份对于真理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高尚品质。而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恰恰正是我们身处当今这个时代最应当虚心学习和努力效仿的啊!

 四儿话说到这里的时候,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将目光转向那两个人。只见其中那位被称为罗老师的人微微皱起眉头,似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说道:“时光匆匆流逝,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想要找到一位真正高明的导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正所谓‘人身难得今己得’,我们能够获得这宝贵的人身实属不易;而‘佛法难闻今已闻’,有幸听闻佛法更是千载难逢的机缘。既然如此,如果不在此生努力修行、寻求解脱之道,那么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难道要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吗?然而,来世是否还能拥有宝贵的人身,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所以,唯有把握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机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修行当中去,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升华和超越。”

 黄老师微笑着接过话头说道:“我呀,曾经在网上浏览过这么一篇文章呢。那上面讲啊,在佛陀还在世的时候,曾有一个人好奇地询问佛陀:‘这人身究竟好不好得到呢?’只见佛陀轻轻地弯下腰去,随意地从地上抓起了一小把沙土,然后缓缓抬起手来,对着那个人说道:‘你看呐,能够获得人身之人就如同我手中所握的这点沙土一般稀少;而失去人身者,则好似这广袤无垠大地上的所有泥土一样众多。’”

 在这部作品之中,作者将人身细致地划分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类型。首先来谈谈第一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人身。这类人往往缺乏财富积累,每日都不得不为了填饱肚子和维持生计而四处奔波忙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似乎永远都在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不仅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难以致富,始终处于贫困的边缘。更为可悲的是,他们与佛法擦肩而过,从未有缘得闻佛法的真谛,因此内心深处感受不到丝毫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