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传话药徒来了(第3页)

 俩夫妻到处打探善于此道的名医,又各种修桥铺路,往寺庙供奉香火。

 然都不见成效。

 如此折腾到孩子十二岁,夫妻俩心力交瘁,也渐渐死心,只想着再收养一个孩子,将来夫妻百年后,孩子不至于没了依靠。

 就在二人准备从族亲中挑选养子后,这天,有个要饭的老翁讨上了门,瘦的那是皮包骨,气息奄奄、十分虚弱。

 夫妻俩本来不欲管的,怕这人断气在自家房里。

 后见这人十分可怜,又想着为孩子再积些福分,便把人放了进去,请医问药照顾的十分精心。

 也是怪,自从老翁来家后,这孩子倒是一天天好起来了。

 非但好了起来,腹中更是习得锦绣文章,次年府试,就中了秀才,当年乡试又中了举人。

 后面说起旧话,他说他幼时被困在一个地方,怎么都挣不脱,爹娘说话他也听得见,请的夫子教习他也能明白,就是说不出来。

 直到那个老翁来家后,他身上的那些禁锢,才一天天的松开。

 有道士听了他的故事,说他魂魄和躯体不合,天生失魂。

 非得有八字相合的人,才能在机缘巧合下,把他的魂魄引回躯壳。

 阿萱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也不知是不是崔大夫编了来,宽慰自家小姐的。

 不过,若林家人真同故事里一样,是佑哥儿的引魂人,这非但是佑哥儿之幸,自家小姐往后也有了指望。

 阿萱和婆子带上两罐茶水,登车而去。

 “娘,这还剩下好些银耳汤。”

 叶银红看着锅内香甜的银耳汤,不停吞咽口水。

 锅内至少还有三碗银耳汤,梁青娥见她前襟后背俱是汗水,便道:“留一碗与你大嫂,剩下的,你们分着喝了。”

 “哎,我盛碗最稠的,留给大嫂。”

 哪知碗还没摸到手,就又有牛车赶来。

 叶银红抬头一看,顿时龇出一口白牙:“是崔大夫的那两个药徒,他们传话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