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他乡会上遇半生不熟人(第2页)

 大毛妮闻言,忙接过头花,替姑娘插在发髻一侧。

 妇人端详姑娘片刻,面上带着满意,这小摊上的头花做工不错,而且比货郎和集市上卖的更便宜。

 妇人痛快付了六个铜子,正离开时,看着摊子上深色的头花,脚下就是一顿。

 “这位婶子,咱们的头花颜色全的很,哪个年纪戴的都有,您也挑一支簪上试试。”

 妇人笑道:“我一把年纪,有个木簪就尽够了,哪里还好戴花儿。”

 大毛妮闻言,忙拿起一支深茄色竹簪头花,笑道:“婶子您瞧着就端庄,这支茄色头花正配婶子的品格。”

 这话一出,妇人不禁咯咯笑出声:“我一个农妇,哪里说得上啥子端庄品格。”

 大毛妮有些卡壳,不知怎么接话。

 二毛妮忙上前一步,脆声笑道:“婶子,您行止有度,这就是端庄,咱们虽是农家人,但一不偷二不抢,勤勤恳恳生活,端庄和品格,可不是只有富贵人家才有的。”

 妇人微微一怔,抬手接过大毛妮手上的竹簪花。

 多少年了,从她成婚后,她就再没簪戴过任何一朵花儿。

 她亲娘和婆婆不止一次同她说,成婚的妇人簪戴头花不庄重,让人看着轻佻,不是个过日子的贤妇模样。

 为了当个贤妇,她一支木簪,簪了十几年。

 姑娘从妇人手里拿走竹簪花,小心簪戴在娘的发髻上,她打量片刻。

 笑道:“这花儿娘簪戴着可真好看,瞧着年轻好几岁,咱们买了吧。”

 “哎,听我闺女的。”妇人眼里泛着光,笑着从怀里掏出十二个铜子,递到了大毛妮手上。

 大毛妮把铜子放进乐宝背着的小包包里,嘱咐她仔细收好。

 乐宝喜滋滋拍着微有些重量的小包包,对着母女二人的背影,说好几句夸赞二人大方的吉祥话。

 接下来,又连着卖出去好几支竹簪头花,许是开了张,小摊慢慢也打开了销路。

 天将晌午,行人香客越发多起来,梁青娥打发林飞鹰和长福把大黄牵去吃草,她则坐在牛车上,看几人使出浑身解数招揽顾客。

 要说最卖力的,还是数秦兰花,这娘们花椒树上挂着的红绳彩头,几乎能被她说出花来。

 而月老祠供奉的就是月老,不管是专为上香、还是凑热闹来玩的,多会买些象征好姻缘的玩意儿,以此讨个吉利。

 秦兰花卖的又是象征姻缘的红绳,她又特别会编故事,说的话那是一套连着一套,简单一个红绳,愣是和说书人嘴里的画本一样,那是玄异奇妙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