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三月之期,这可是大手笔啊(二合一
第161章三月之期,这可是大手笔啊(二合一)
从陆院着急筹备基地架构的动作上,不难看出,这项实验应该是拖得过久。
上面的人,也急于看到成效。
看到陈默坐着普桑,头也不回的跟首长一起离开。
搞得轻武器射击场,正在咬紧牙关冲坡的学员,一个比一个心里不平衡。
特么的,凭什么自己就要被大太阳烤着,秀才那小子却那么舒坦
尤其是王博,更是欲哭无泪,主要是秀才不参加接下来的训练,所有负重的装备都被他全部接收。
冲坡就算了,别人都背一把枪。
他背着两把,一边抹汗,一边在心里咒骂着狗日的秀才,咬紧牙关的冲刺。
这不冲不行啊。
队长方淮一直盯着他们这帮老兵,压根没有偷懒的机会。
就在训练场这边鸡飞狗跳,怨声载道的暗骂时。
另一边。
陈默陪同陶瑞昌,林延华两人,已经来到经安教学大楼入口处。
军区来人毕竟不同于其他,加上陶瑞昌的级别在这摆着。
他们这边刚下车,陆院副院长张津南便笑着迎了上来。
“哈哈,老陶,这大半年没见,看着还是老当益壮啊。”
张津南显然私下和陶瑞昌的关系不错,两人见面时,没有因为级别的缘由,而显得拘谨。
“嗬,比不得你老张啊,我看这陆院发展是越来越好,要比前两年过来时强多了。”
陶瑞昌笑呵呵的回应着,两人并肩,有说有笑的走进大楼。
陈默一个学员,自然是插不上话,他跟在几人的后面径直来到四楼会议室。
索性,一路上也没人搭理他。
进到会议室后,发现这里可不光上次开会时,见到那帮老教员。
校长袁山松,政委何金平都在。
除了他们两个,何政委正在陪同闲聊的那位,年约五十岁上下,军衔同样带着一颗金星的首长。
陈默还认识,正是38军的参谋长王哮虎,此次过来,应该也是为了建立培训基地的事。
参会的人数倒是不多,总共加起来也就二十多人,但现场级别最低的都是上校。
像是陈默这种还挂着学员衔的人,肯定是没机会上桌了。
他悄悄的走到会议桌右侧,跟颗松树似的往那一杵。
等待着会议开场。
这老兄弟见面,可不得先寒暄半天,增进一下感情。
大概等了有十几分钟吧。
会议室内嘈杂的声音才渐渐平息,陆院政委何金平抬手敲了敲会议桌:“好了同志们,今天把大家聚过来,是有事要商量一下。”
“那个,陈默。”
“到!”
“你也别在那杵着了,自己找个地方坐。”
“是。”
有政委发话,陈默当即大步走到会议桌最末端的位置,屁股占半块椅子,依旧是挺直腰板的坐着。
旁边有负责发放文件的军官。
将一部分打印好的有关装甲单位,近三年概况,以及陆院计划培训基地的一些细则,发到每一个人手中。
陈默大致翻了翻,他没有太大的兴趣观看,不管咋说,他也是经历过后世的人,演习数据真没啥可看的。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演习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是蓝军必须输,红军必须赢。
但凡蓝军没有按照剧本输送兵力,导致红军单位阻击不利,蓝军单位都要背锅。
说是演习都不恰当,应该是演戏更为妥当。
至于小规模的演练,不能说没有效果吧,至少很难从数据上看出单位战斗力,有什么明显的提升。
陈默之所以提起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引起学院的重视,基层十几年如一日的,没有任何变化。
蓝军营要做实验,那什么才是成功
怎么衡量成功
在这种大环境下,思维逻辑不改变,实验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跟体系无关,而是跟认知有关。
想成功,想要看出明显差距。
肯定要有这些提前收集好的数据,作为以后的基础参考。
否则,蓝军营就算搞好了,这帮搞学术的人,也能给你扯皮连续扯几年的时间都不嫌累。
演习数据,陈默没有多看,但有关培训基地的构设大纲,他倒是看得挺认真。
按照资料上显示。
陆院最近半个月确实没有闲着,京都军区下辖的第五工程兵师已经接到任务,随时可以进行勘察建设工作。
包括大军区下辖的水电总队,都已经有电文通知到位。
不光如此,京都军区的239通讯团,工程运输单位,军工93773工厂,所有单位全部通知完毕。
毫不夸张的说。
只要现在陆院确定培训基地建设在哪里,半个月之内,工程兵师就能建造出一处,占地至少几十万平方米的基地。
水电总队,能同步铺设水电网络,包括通讯团,也能跟上建设速度,针对基地进行军用光缆铺设。
就连军工厂,都能为基地提供训练的专用弹药。
不得不说,论信息化作战,其中牵扯到的重要性,确实厉害。
这陆院也是下了大本钱啊。
手中拿着文件,陈默都忍不住咂舌,特么的,有这动静干脆建校多好了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针对蓝军营的建设,可不光是这次动静大,前面四次动静也不小,只不过都签了保密文件。
忙碌这些事的单位,不向外透露罢了。
一次带有秘密性的实验,准备工作不亚于一次大规模军演,届时,基地周围进行空中管制,交通管制都是基础操作。
陈默对这些大的方向没看太久,他针对培训基地的组织框架搭建,教务,教学,行政体系,都着重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