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老夫孙思邈!(第2页)

 老道士哈哈一笑,道:“老夫去过不少地方,什么淮南、山南、剑南、乃至是辽东...几乎在大唐的‘十道’都曾居住过好几年的时光!”

 “不过话又说回来,柳公子为何会将这家酒楼,装修成江南风格?”

 柳叶心里琢磨着老道士的话。

 他去过这么多地方,如果每个地方都像在江南一样,住过好几年,那他...该多大岁数了?

 算上如今冯盎做主的岭南,大唐总共有十道之地。

 哪怕一个地方住三四年,那也就是三四十年了!

 何况,老道士一口纯正的关中话,说明他是地地道道的关中人士,起码前二十来年,一直都在关中居住。

 再加上路上用的时间...

 这到底是个什么人物?

 岁数够大,是个道士,会胡须吐纳的功夫...

 柳叶虽然心中猜测,但没有问出来。

 这世上的高人千千万,保不齐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对于早就见过无数大人物的柳叶而言,早就不稀奇了。

 帮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的房玄龄和魏征,也就是那副鬼样子而已。

 不过,如果这老道士真的走过南,闯过北,倒是柳叶很需要的人才。

 “道长见笑了,柳某之所以打算将这家酒楼装修成江南风格,是因为喜欢这里的装修风格,能吸引来到长安城的江南行商,亦或者朝中江南籍的官员。”

 老道士一怔,不过转念之间就想明白了。

 江南物产丰富,造就了不少来往于大唐各地的行商。

 别的地方不说,光长安城内,来自于江南的商人,是人数最多的!

 相比之下,来自于辽东、陇右这等边境之地的商人,就相对少一些。

 这纯粹是因为,学问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江南那边的人想要进入官场,实在是太难了。

 就像许敬宗,明明是杭州人,却生下来就迁居到了关中,才有了学到真学问的机会。

 既然长安的江南行商多,那么这家江南风格的酒楼,也就有了一部分固定的客户群体。

 老道士想明白其中的诀窍之后,微微颔首,道:“怪不得柳公子的生意,在短短时间内就做得这么大,实在是因为你有着比别人都卓越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