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鸣条之战(第2页)
怀着沉重的心情,终古哭泣着将这一悲惨的预兆进献给夏桀。他在夏桀面前涕泗横流,声音颤抖地诉说着占卜结果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希望夏桀能够警醒,能够在这最后的时刻悬崖勒马。可是,夏桀听闻后却不屑一顾,他的眼中只有对自己享乐的执着。在他的世界里,这些占卜的预兆不过是毫无根据的迷信之言,根本无法动摇他沉迷于奢靡生活的决心。他依旧每日歌舞升平,与美人醇酒相伴,尽情地挥霍着国家的财富和人民的信任。
终古看到夏桀如此执迷不悟,心中明白夏朝的覆灭已经如同即将落山的夕阳,无可挽回。绝望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离这个即将覆灭的王朝,向着商国奔去。
商汤得知终古的遭遇以及夏桀令人发指的暴政之后,心中大喜过望。在他看来,这仿佛是上天赐予商族的一个绝佳契机,是大自然对夏朝腐朽统治的一种淘汰机制,也是冥冥之中对商族崛起的一种预示。他意识到,这是凝聚各方力量,推翻夏朝统治的最好时机。于是,商汤毫不犹豫地将终古的悲惨遭遇和夏桀罄竹难书的暴政详细地遍告诸侯。他深知这些诸侯们也早已对夏桀的统治心怀不满,在心底里渴望着改变现状。通过这种方式,商汤成功地进一步激起了诸侯们对夏桀的愤怒与对夏朝统治的反感,各方力量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一般,开始积极地筹备对夏朝的反击,一场改朝换代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公元前1666年,在景亳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南),商汤站在点将台上,他的身后是七十辆威风凛凛的战车,每一辆战车的木质车身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厚重的气息,轮轴转动间仿佛带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战车周围,五千名身姿矫健、眼神坚定的步卒整齐列队,他们的盔甲在微风中轻轻作响,那是他们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准备的战歌。商汤,这个心怀壮志、目光如炬的领袖,今日在此誓师,正式向天下宣告夏桀的种种不可饶恕的罪行。
商汤的声音洪亮而激昂,他历数夏桀荒淫无道、残害忠良、横征暴敛的行径。夏桀的统治如同黑暗的深渊,百姓在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下痛苦呻吟,贤良之士因直言进谏而惨遭杀戮,整个夏朝在夏桀的肆意挥霍和残暴统治下摇摇欲坠。商汤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火炬,点燃了在场所有将士心中的怒火,也让那些前来助商伐夏的诸侯和方国军队对夏桀的统治更加深恶痛绝。
随后,商汤带领着由七十辆战车和五千步卒组成的军队,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向西进发。他们就像一股汹涌的洪流,朝着夏朝的中心地带席卷而去,那坚定的背影仿佛写着一句话:不推翻夏朝的腐朽统治,誓不罢休。
夏桀得知商汤兴兵伐夏的消息后,这个一向刚愎自用却也色厉内荏的君主,迅速调集夏王朝的军队准备迎战。夏王朝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内部早已腐败不堪,士兵们多为被迫应征而来,毫无战斗意志。他们的将领们也大多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在夏桀的淫威下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忠诚。
两军终于在鸣条之野相遇,这里广袤无垠的土地即将成为决定两个王朝命运的战场。随着一声号角长鸣,一场激烈的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会战开始之前,商汤深知士气的重要性。他站在商军的主帅营帐前的空地上,周围是来自各地的商军将士,以及那些怀着对夏桀统治愤恨前来助商伐夏的诸侯、方国的军队。商汤神情庄重而严肃,他用充满力量的声音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这篇誓词被称为“汤誓”。
“汤誓”中,商汤再次言辞恳切地揭露夏桀的罪行,他说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桀弗自知,乃大淫昏乱,虐我众庶,乱我典常。”他告诉将士们,夏桀的倒行逆施已经触怒了上天,而他们今天的战争是为了正义而战,是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百姓,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公正的王朝。这篇誓词如同雷鸣般在战场上空回荡,每一个字都深深地震撼着将士们的心灵。商军的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他们的眼神中燃烧起炽热的火焰,纷纷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为了这正义的目标而奋勇向前。那些前来助战的诸侯和方国军队也被商汤的话语所感染,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