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为了安心(第2页)
“你这篇文章是发表不了,不具备典型性。你可以从这个一排的角度去写嘛。他们和你并肩战斗,逐步成长,这个可以写嘛。”老爷子叹了口气,他没想到部队里的干部素质下滑得这么厉害,要不是参战的部队多,这场战争的胜负还真的难说。
“爷爷,我想把我的经历拍出来,哪怕不让播我也要拍出来。大不了我再写一个剧本,拍新剧本的时候把我这段经历一起拍出来。”文建凡很难得的执着了一次。
“我去帮你问问,你自己也想想办法再写一部,你小子不许冲动,听到了没有?”老爷子也有罩不住的时候,他也怕自己这个孙子把天捅个大窟窿出来。
文建凡又开始了笔耕,故事从誓师大会开始,潜伏、穿插、遭遇袭击、攻打高地、守卫高地、梳理战场周边、救援兄弟部队、评功评奖、到亲属来探望烈士墓为结束。对上层是尖锐的讽刺和劝谏,对下层军官和战士则是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充满了对文革时代的批判。
其中有个小细节,连长这个时候的调动,换下的是某位高级领导的孩子。炮兵和后勤部队成了不少干部子弟的温床,不少人都是满嘴的京片子。
调到连队才短短三个月,平时用于建设和劳动的部队就简单的完成了扩编和整训工作,文建凡没有描写高干子弟完成了救赎,而是着重描写了战前部队内部的乐观轻敌的情绪,军长乐观的错误思想让部队遭受到了说不尽的曲折和各种艰难的战斗。
八十公里的大穿插,地图是三十年前法军使用的地图,本身就错漏百出,上级用尺子丈量地图,完全不顾山高林密。缺粮少药,高地还没水,后勤部队迟迟上不来,文建凡是用自己的思想来批判这场战争的。
剧本聚焦在每个战士在战争前、中及后的改变,把战士的个人放大,使人物形象饱满。爱发牢骚的刺头关键时候是真的能豁出去帮大家找粮找水解决温饱问题,懦弱的战士在战友牺牲的时候敢于发狂面对即将冲上来的敌人,还有幸运儿一人灭掉三个敌人的火力点,更有轻伤不下火线的坚强战士。文建凡要大家一起完成对战争的升华。
评功评奖也是一大亮点,让功,这个最普遍的现象却被文建凡痛批,关系到这些战士今后生活的奖励被让来让去,尤其是爱发牢骚的刺头即使牺牲也得不到一枚奖章的时候,教导员和指导员这一刻成了坏人。
烈属探营更是压抑,尤其是当抚恤金变成应还的欠款,家属甚至卖了家里的牲畜来帮儿子还账的时候,更多的人还会觉得胜利来得如此容易么?
“爷爷,您看看,求您给上面说一声,别再让我删减,我这已经是尽力美化这场战争了,如果上面不同意我拍摄,我就自费拍这部电影,然后去国外放映。”文建凡半是哀求,半是威胁的说道。
“你小子尽给我出难题,放着吧,明天我豁出这张老脸给你找人看看,你准备什么时候拍?”老爷子无奈的接受了文建凡的威胁。
“如果上级批准的话,我打算放寒假的时候拍摄,需要协调的事情还有很多,不拍出来我总是觉得意难平啊。”文建凡想了想说道。
老爷子接连三天都在为文建凡的电影东奔西跑,文建凡自己也没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画分镜头,争取把自己想要的效果完全表达出来。
为了这个孙儿,老爷子还真是豁出去了这张老脸,为了不改动一个字,他甚至还和老战友们拍了桌子,“他张序登在军人大会说的话,我孙子是亲历者,这总不会有假吧!不敢正视历史,你算什么英雄好汉?!”
“老李,我们都知道小文没夸张,但咱们得考虑军心,总不能为了一部电影就动摇军心吧?不然今后这些军官还怎么指挥战斗?帮我劝劝小文,我们都知道他受了委屈,但事情总归是过去了,往后的日子还长,让他往前看。老李,这也就是你的孙子,战斗英雄,要是换个人写的这部小说,别说拍成电影,就是发表出去都不可能。这样吧,再让他改改,然后让八一厂配合他拍摄。”韦主任拍了拍老李的肩膀,领导也有领导的无奈和顾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