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程竹与杨三潭(第2页)

 杨三潭这样的行为和个性,赢得了程竹的好感。 

 “杨书记,我想问您一件事,如果程竹不是县纪委的常务副书记,也没有做出你口中的那些事情,你多长时间会来一次程家村?” 

 这个问题,表面上非常尖锐,在某些人的眼中,这和直接怼他在政治作秀,没有任何的区别! 

 可对于一名成熟的政客来说,这种问题,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简单。 

 “我可能,几年都不来一次,甚至,有可能在我任期内,都不会来!” 

 这个回答,对于绝大多数的村民来说,绝对是零分回答。 

 甚至村长都露出了焦急和无奈的神色。 

 可杨三潭的脸上,却充满了笑意。 

 程竹用自己的问题,在试探杨三潭,而杨三潭何尝不是在利用这个回答,来试探程竹呢。 

 在体制内,很多人会觉得关系和钱非常重要。 

 因为这是“进步”最关键的两个因素。 

 其实,不管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有关系户,但也都会招一些做实事的人。 

 一个合格的领导,既要用权力和利益,安抚好那些做事的人,又要解决那些关系户给自己带来麻烦。 

 因为每一个领导,都需要一定的政绩,才能“进步”。 

 曾鸿升的关系够硬了吧! 

 可在左阳县吃瘪后,他也不得不再花5年的时间,去别的县锻炼一番,才能慢慢进入市委常委,成为一个市的市长。 

 他不能从左阳县县委书记的位置上直接进入市委常委的最大因素,就是政绩上不够亮眼。 

 虽然他的关系到位了,可依旧会被某些领导以“政绩”因素刷下去。 

 杨三潭刚刚的回答,看似是个零分的答案,甚至是负分的答案。 

 却是在帮杨三潭试探程竹的政治思维和执政水平的回答。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你身为镇委书记,不亲自跑一跑自己管辖的地方,你是不合格的。 

 可那些不在细节上做文章,做好全局统筹的领导,也未必不是好领导。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以当前国内的政治环境。 

 一个书记拿到的数据,里面掺了多少水分? 

 谁又能说的清楚? 

 人的经历是有限的,能够把控好大的方向,对于一名镇委书记来说,已经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