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原来秦始皇学的历史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页)

 古人只是科技没发展到那个程度,并不代表古人傻,后世人不也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才能创造出那么多科技的嘛?

 不过吐槽归吐槽,老祖宗们还是满脸好奇的看着天幕,都想看看还有啥。

 就看到天幕上第三件物品出世。

 【1973年,马王堆出土帛书版道德经,可奇怪的是,与流行版大相径庭……】

 前面两件还好,这第三件瞬间引得一众古人侧目。

 因为天幕上说,古人读的“道德经”被篡改了八百多处,很多地方与帛书版意思完全相反。

 这一刻,古人傻眼了。

 “我读了本假的典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读了几十年道德经,是不是假的,我还能不知道嘛?”

 看到这里,一众古人都不相信,毕竟,谁会篡改?

 然而,出土的文物不会说谎。

 历朝历代古人就看到出土的帛书本和市面上读物版的区别。

 如“大器晚成”,实际上是“大器免成”。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简直吓一跳。

 “大器晚成”是说,人要努力,早晚有成才的一天。

 但是“大器免成”则是说,人要顺其自然,你要真是天才,不需要刻意为之,都能有所成就。

 一个是心灵鸡汤,一个是顺其自然,这怎么看,好像,确实后面更符合道家思想啊!

 而且,“大器免成,君子不器”好像似乎更有感觉呢。

 还有熟知的“曲则全,枉则直!”,帛书本是“曲则金,枉则定”,一个是委曲求全,一个是勇敢面对,瞬间感觉就变了。

 看到这些,老祖宗们就不淡定了。

 合着真的就是被改过的呗?

 而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原句是“道恒道,非恒道。名恒名,非恒名!”的时候,老祖宗察觉出那么一点苗头了。

 “好家伙,这不会又是为了避讳吧?”

 那些个皇帝登基,为了显示自己独一无二,书本里的字眼全特么得改,这不就面目全非了嘛?

 想到这,不少古人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真相。

 不过,在看到“与善仁,言善信”,原句是“予善言”的时候,老祖宗又是猛地一惊。

 “好家伙,这玩意儿,不像道家典籍,反而有点像儒家的思想啊!”

 而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之后,儒家可是完全掌握了民众的思想啊!

 所以,难不成是儒家大儒改的?

 这一刻,老祖宗们陷入了沉思。

 虽然自己读圣贤书,也觉得这样说,好像很有道理,可要是本来不是这个意思,自己不就是变相的被洗脑了嘛?

 想到这,一众古人纷纷抬头,都想看看还有哪些话语是被篡改的。

 然后就看到什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比“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五色令人目盲”的另一个版本“五色使人目明”等等一大堆。

 看着这一连串,不少读书人若有所思,而不少古人则是一脸呆愣。

 “这特么有区别嘛?”

 看不懂啊卧槽!

 春秋时期。

 老聃骑着青牛慢悠悠的走在山野间,对天幕上的一切视若未闻。

 该咋咋滴吧,我本来也没打算留什么书传世要不是伊喜,哪有这些事。

 函谷关,伊喜看着手中的书籍,邹邹眉头,再看看天幕。

 “算了,顺其自然吧,自己修仙要紧!”

 言罢,也不再理会天幕。

 现世。

 周筱也是有听没有懂,这些字眼太深奥了,自己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研究也研究不明白,还是不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