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消失不见的国宝?老祖宗扼腕叹息!(第2页)

 就是在这大唐,若不是萧皇后识大体,将其归还中原,这玩意儿在大唐就不见了踪影。

 “说它是一件器物吧,人人都想要,你说要让它陪着朕一起进坟墓吧,咱大唐后世的子孙又如何以正统自居?”

 李世民揣摸着传国玉玺,看着上面雕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真是爱不释手啊!

 “可惜,有瑕疵啊!”

 瑕疵倒不是缺了的那一角,而是“大魏受汉传国玺”和“天命石氏”这些字眼,真是多此一举。

 大宋。

 宋哲宗也是无比遗憾,没能触摸过真正的传国玉玺。

 前年有人上报,说有农夫挖到了传国玉玺,可惜啊,一看就是假的。

 大明。

 朱元璋意有所指的道:“都说咱是天命所归,你说,这传国玉玺吸收了几千年的人族气运,应该通灵才对啊,咋就不飞到朕的身前来呢?”

 身后的朱标等人面面相觑的看着对方,仿若在说:“咱爹咋滴啦?他不修仙啊!”

 【第二件,华夏九鼎,乃是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看到这里,一众古人扼腕叹息。

 “好家伙,这比之传国玉玺还要可惜啊!”

 “也不知道始皇帝是真的丢了,还是嫌其笨重,特意将其熔炼,以传国玉玺代替之。”

 “就是说啊,说什么运回途中,沉入河底?那九鼎,不可能九个都沉入河底了吧!一个都没捞上来?”

 “唉,说什么九鼎,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一个鼎?只是上面画得有九州,所以叫九州鼎?”

 “还有这说法?这个问题,估计只有先秦祖先们知道了。”

 连九鼎是何模样,一群古人都搞不清楚,实在是太过久远了。

 大秦。

 始皇帝尴尬的扫了眼天幕,理不直气不壮的来了句:“九鼎哪有玉玺好?九鼎能盖章吗?”

 再者说了,九鼎说不定在某一天,也能被挖出来呢,至于具体在哪,那就无可奉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