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鲁氏(第2页)
早在金钗之年,嫡母便为其择门第相当者联姻。然她自恃美貌,不将贺州官宦子弟及望族青年男子放在眼里。廖氏素以贤惠持家、善待庶子着称,多次为其相看后,见鲁氏无动于衷,心生恼怒,欲撒手不管。鲁印秋见状,于某夜入书房与鲁国璋密谈良久而出。此后,鲁国璋便嘱廖氏无需再为鲁氏相看,其亲事由己操办。
未几,鲁氏嫁与京都新丧妻之清平伯,由地方官庶女一跃而为京都三品伯夫人。嫁入伯府后,鲁氏在清平伯面前可谓温婉可人。与其他矜持贵女迥异,于闺房之事毫不避讳,反而积极迎合,表现热烈,清平伯自然对其神魂颠倒,言听计从。既入府为新主,遂将伯府上下掌控于股掌。
此时,京都城内暗流涌动,而清平伯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新夫人鲁氏这几日明显变得焦躁不安,她在房内不停地来回踱步,仿佛心中有一股无名之火在燃烧。她不时咬着嘴唇,陷入沉思,仿佛在努力解开一个复杂的谜团。
下人们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生怕有一丝怠慢,就会触怒这位喜怒无常的夫人。然而,即使他们再怎么小心,也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一旦稍有怠慢,就会遭到鲁氏的严厉责罚,轻则挨骂,重则挨打。这使得府中的仆人们个个提心吊胆,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此前灭火后,大家才发觉家中大管事及两个下人竟已被烧成焦炭,倒伏于库房之中。众人皆以为大管事是为灭火而不幸罹难,鲁氏亦是如此故而发怒。然而众人所不知的是,鲁氏看似因家中出了失财又出了三条人命而恼怒,实则她为父亲鲁国璋先前寄来的书信而烦心。
一月之前,鲁国璋寄来书信,命她在伯府秘密寻找一幅人像画,得手后需立刻转交至大管事郑大川。鲁氏嫁入伯府后,如鱼得水,迅速掌控全局,而郑大川也乖巧地投靠到她麾下。接到鲁国璋书信,她才恍然大悟,自己能在清平伯府呼风唤雨、一言九鼎,全赖父亲的精心谋划,而同为华南人士的郑大川,原来早已与父亲交情匪浅。鲁国璋在信中反复叮嘱,她必须守口如瓶,不得走漏半点风声。否则鲁家与清平伯府将大祸临头,甚至会影响到那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至于何为大事,鲁国璋只字不提,仅透露若此事顺利,鲁家必将飞黄腾达、位极人臣!
正所谓利欲熏心,尤其是像鲁国璋这种在贺州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政绩平平,仕途渺茫之人,对权势的渴求愈发如饥似渴。接到鲁父来信,鲁氏岂敢不从。伯府虽尽在她的掌控之中,找个东西亦如探囊取物。但若大张旗鼓,难免会引人注目。为免节外生枝,她只得暗中行事。多日搜寻,仍未见鲁国璋所说之画。幸得郑大川提醒,最终于伯府祭堂内房梁上的双层檀木木盒中觅得。画卷展开,画中女子跃然纸上,年约二十五、六。其天庭饱满,眉似远山,目光炯炯,仿若随时都会眨眼,嘴角轻扬,似笑非笑,宛如绽放的昙花,皎洁饱满。她呈坐姿,双手手掌半掩于橙红色袒胸宫装广袖之下,左上右下,自然叠于腹部。一眼望去,只觉此女面容姣好,仪态万千,浑身散发的华贵之气令人敬畏。此画作于大夏一百二十八年,虽历经多年,在双层木盒的庇护下,色调依旧明艳动人,画中之人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