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前朝
“奴才被带至摄政王跟前后,本欲将那画卷下落深埋心底,绝不向任何人吐露。然而,令奴才没想到的是,摄政王竟命属下对奴才严刑逼供,并要挟奴才要将仅剩的旁支子侄一家斩尽杀绝。奴才彼时近亲皆亡,仅余这在连年战火中苟延残喘的寥寥数人。奴才实不愿牵连此一家,欲咬舌自尽,怎奈摄政王言,即便奴才自戕,亦要使他们一家老小为奴才殉葬。奴才深知摄政王唯我独尊,性情狠戾,为了族人安危,不得已之下只能说出画作藏匿之处,除此之外,还将大总管醉后向奴才吐要将三岁大皇子秘密带出宫的事情也一并作了交代。摄政王遣人将画作取回,展开观瞧后,神色大悦。放言此画日后必于新朝掀起轩然大波。奴才初时不明就里,直至后来皇后娘娘入主中宫,诞下同样出类拔萃的太子,奴才方隐隐约约明白摄政王当初所言之意。周福所言摄政王,乃前朝晋阳公主与哀帝的亲皇叔。良安帝,即大夏倒数第二位君主,实乃德才兼备、勤政爱民的贤明之君。然而天妒英才,其未及而立便薨逝。良安帝自幼聪颖绝伦,年少时便对诸典籍触类旁通,熟读史学,善采百家之长,无愧为皇室之神童。或因慧极必伤,御医早有断言其寿数难长,需常年以药调养。果如其言,随着年龄越大他体弱之症愈发严重。偌大后宫,妃嫔众多,但他却独发妻明昭皇后。登基十载,膝下也仅有一女三儿。其中,晋阳公主与哀帝周元胤,皆为明昭皇后所出。其余二子,一为赵丽妃所生,后来的废王周元侑,一为地位卑微、名不见经传的美人所出。而那位皇子,在破城后亦不知所踪。摄政王周祁宗与良安帝,乃一母同胞之亲兄弟。诚然,帝王之家最是无情,但良安帝未登基之前,与周祁宗情谊笃厚,周祁宗为巩固兄长的皇权,立下赫赫功勋,真正做到了兄友弟恭。然而,这一切在十年后良安帝猝然离世,皇后自刎相随之后,逐渐化为乌有。彼时,良安帝离世突然,身为太子的哀帝尚在幼年,而晋阳公主也才刚过金钗之岁(十二岁)。尚不能完全自理的太子仓促登基,年幼无知的他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国虽有君,若君无力胜任,而民心难安。于是,周祁宗在百官的强烈恳请和深思熟虑之下,被正式册封为摄政王,与其他几位两朝元老共同监理国事。他当廷立誓,无论何时,只要哀帝有能力处理国事,他必当将权力尽数交还,绝不辜负先皇、朝廷和百姓的重托。然而,或许是皇权过于诱人,他早已不愿舍弃这万人之上的地位。在后来的岁月中,他逐渐开始铲除异己,独断专行。为扩张势力私自养兵,开采矿藏以制造兵器铠甲。暗中铲除那些一心只忠于小皇帝的老臣。到后来更是权倾朝野,整个朝廷和年幼的皇帝都成了他手中的傀儡。可以说,除了皇帝的名号,他早已成为当时大夏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为了名正言顺,他早已将当初的誓言抛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