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七爷的承诺(第2页)
外公家祖上本姓李,这是在外公丢给我的信件中就已经告知了的事情,整个家族的起源,还要从很久以前一个名叫李长庚的人说起,此人生于春秋年间,从小就聪慧异常,三岁便可出口成章,五岁便通天文知地理。一时间在邻里之间声名鹊起,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也到了该寻老师教导的年纪,可是父母亲为他找寻了好几位当地比较出名的先生,都因为李长庚的文采令其自愧不如而放弃。直到后来遇到了一位同样姓李的先生,名叫李耳,也就是后来人们口中的老子,也是整个华夏道教的奠基人。
李耳在第一次看到李长庚的时候,就被这个孩子聪慧机敏的性格所吸引,而李长庚也对这个李耳做为自己的老师非常的满意,但是李耳却婉拒了李长庚拜师的请求,因为他曾经立誓一生中收徒不超过十名,而李长庚却偏偏是他碰到的最有天赋,最有悟性的孩子。也许是出于对李长庚的喜爱,也许又是李长庚对李耳的肯定,一来二去的两人虽然没有成为名正言顺的师徒关系,但也通过相处而成为了关系匪浅的忘年交,二人亦师亦友的就这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终于有一天,李耳向李长庚提出了告别,李长庚不解的问道:“如今兵荒马乱的,你这是还要去哪里?为何不在此地安顿下来。”
李耳闻言微笑着摇摇头:“如今天下大乱,唯有道家思想可以救世,如我一直苟且于此地,又得有多少生灵涂炭。”
李长庚听闻其所言,也深有感触,并与其约定,待天下一统之时,必然是他们重聚之日。
随后没多久,李耳在传授完李长庚《道德五千言》后便匆匆告辞,期间二人不时还有书信往来,随着李耳的传道,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这让刚踏入青年的李长庚对这位亦师亦友的故人更加的思念,最后一次李长庚得到的信息是李耳即将西出函谷关,随即便彻底的失去了他的消息,后来有传闻说他出了函谷关没多久就病逝了,也有传闻说他因为所着道德经窥得天机,在西出函谷关后顿悟后便得道成仙了,总之各种传言,众说纷纭,李长庚也开始郁郁寡欢,自此不再踏出屋门一步,成天的抱着怀中那本道德五千言不停的研究其中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