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282章 神算子刘伯温(第2页)

 传言有一天,朱元璋做了个怪梦,梦里有条金龙直冲他而来。

 惊醒后,朱元璋赶紧叫刘伯温来算算,这梦是凶是吉。

 刘伯温掐指算了算,告诉朱元璋此梦不祥,表示有人会觊觎大明的江山。

 好在此人现在还不成气候,只需要早日除掉,便可保江山无恙。

 朱元璋问此人怎么除,刘伯温说断断龙脉即可。

 朱元璋立刻命令刘伯温作为屠龙使者,前去寻找该祸患的龙脉。

 一定要将朱家以外的龙脉全部斩干净,不能让它们威胁到朱家的气数。

 据刘伯温推算,天下有九十九条龙脉。

 刘伯温奉旨出发,寻遍全国各地,用各种方法破坏了这些龙脉。

 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刘伯温破坏了九十八条龙脉,却漏了一条,那就是长白山的龙脉。

 而长白山这条龙脉,就是他们满清的龙脉。

 刘伯温是真的百密一疏遗漏了,还是故意放过的,不得而知。

 斩龙脉本就是逆天而行,罪大恶极的行为,破了那么多的风水龙脉。

 也许刘伯温是怕遭到反噬,为了老刘家的后世安稳,故意留了一手。

 在他看来,明朝之所以能够反复经历多个皇帝的中兴,一次又一次从危难中脱困,继续走下去。

 就是因为刘伯温的人为干预,否则明朝早就过不下去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这天下是他大清的天下,而他们皇家早已经派重兵严密把守长白山这条龙脉。

 “1359年,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山,听说刘伯温和宋濂等人的名声。”

 “朱元璋便反复邀约刘伯温上任,刘伯温才出来效力,同时献上了《时务十八策》。”

 “朱元璋十分高兴,特意修建礼贤馆用来安顿刘伯温等人,十分宠幸他。”

 “一年后,刘伯温被朱元璋请至应天府,任命他为谋臣,向他请教征讨攻取的计策。”

 “刘伯温认为张士诚执于防守,无需担心,应首先谋划攻击陈友谅。”

 “陈友谅灭亡后,张士诚势力孤单,出兵就可平定。”

 “然后向北方中原进兵,大业便可达成,朱元璋听完十分高兴。”

 “正巧这时陈友谅攻下太平,并且沿江东下,声势十分嚣张。”

 “将领们有的提议投降,有的建议逃跑去占据钟山。”

 “刘伯温都不赞同,认为不应逃跑,应坐等敌军深入,然后一网打尽。”

 “朱元璋采用刘伯温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前来,大破陈军。”

 “朱元璋用克敌制胜的奖赏来赏赐刘伯温,被刘伯温推辞掉了。”

 “之后,陈友谅的军队又攻陷了安庆,朱元璋这次打算亲自带领部队讨伐。”

 “对此刘伯温极力赞成,于是立即出兵进攻安庆,全军西上。”

 “陈友谅出于意料之外,大败朱元璋。”

 “在战争期间,刘伯温母亲去世,刘伯温直到到战争结束后才请求回家安葬。”

 “又正值镇守金华的苗军反叛,刘伯温来到衢州,替守将告示安抚各下属县,又谋划收复处州,这才平定了动乱。”

 “方国珍一向害怕刘伯温,写信来吊唁。”

 “刘伯温回信以宣示朱元璋的威势德望,方国珍于是前来进贡。”

 “不久,刘伯温回到南京,此时朱元璋正准备亲自支援安丰。”

 “但刘伯温认为还不可以出兵,朱元璋没有听取刘伯温的意见。”

 “陈友谅乘机包围洪都,朱元璋十分后悔。”

 “于是刘伯温亲自率军救援洪都,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

 “朱元璋坐着胡床督战,刘伯温在侧旁侍候,忽然跳起大叫,催促朱元璋换船。”

 “朱元璋仓卒地转移到别的船上,还没坐定,飞炮击中原来乘坐的船,立刻粉碎,朱元璋躲过一劫。”

 “陈友谅以为朱元璋被谋杀成功,十分高兴。”

 “可是朱元璋的船又在前进,让汉军将士都大惊失色。”

 “刘伯温请求转移军队到湖口,扼守要道。”

 “并且按五行相生克的关系算出金克木的日子,并决定在那天决出胜负。”

 “战后,陈友谅逃跑而死。”

 “其后,朱元璋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

 “1367年,朱元璋终于完成帝业,基本与刘伯温所谋划的一样。”

 张居正:刘伯温能够神机妙算,他的一生有七个预言,最后个个都说中了。

 刘伯温预言,明朝的气数差不多到头了。

 太祖皇帝曾经询问刘伯温,朱家的天下能不能一直传下去?

 刘伯温回答,朱家会传万子万孙,不用担心。

 这就是说话的智慧,最后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自杀,明朝灭亡。

 刘伯温预言,太监乱政是明灭亡的内因。

 太祖皇帝登基后,将二十多个儿子都封了封地,能够抵御外敌。

 但是刘伯温觉得会引起战争,没想到确实如此,成祖皇帝取得皇位。

 后来又设立了东厂和西厂,导致太监干政。

 刘伯温预言,希望太祖皇帝处理冤案。

 当时干旱严重,刘伯温观天象,预测会有祸乱发生,希望太祖皇帝处理冤案。

 在刘伯温替太祖皇帝解决这件事情之后,瓢泼大雨降下来了。

 刘伯温预言,要令法纪更加严明。

 于是,太祖皇帝建立了洪武之治,名流千古。

 刘伯温预言,在八年之内元朝会灭亡。

 四十九岁时,太祖皇帝请到了刘伯温出马,做了第一谋士。

 太祖皇帝问元朝什么时候灭亡,刘伯温预言八年之内。

 果不其然,八年后,太祖皇帝建立了大明朝。

 刘伯温预言,不要多线作战,要集中兵力去解决。

 当时,太祖皇帝得到的疆土并不多,四面都是敌人。

 刘伯温建议太祖皇帝集中兵力攻打一处,各个击破,但是太祖皇帝担心会有敌人背后偷袭。

 刘伯温给了定心丸,说他们都以为自己是老大,不可能联合到一起。

 果然,太祖皇帝攻打别人的时候,其他人都在看热闹,谁知道下一个轮到自己了。

 刘伯温预言,不能摆脱小明王的称呼。

 所谓小明王就是义军的老大,下面都是各有各的权力。

 而刘伯温预言到,如果摆脱了小明王,这个人有可能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刘伯温的预言个个都应验了,并不是真的能掐会算。

 而是很有智慧,通过精湛的学识去分析问题,眼光看的很长远罢了。

 “1367年,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太史令,刘伯温献上了《戊申大统历》。”

 “刘伯温观测日月星象,看到火星走到心宿的位置不动,于是请求朱元璋下达责备自己的诏令。”

 “天下大旱,刘伯温又请求判决积压的案子,朱元璋就命令他平反冤案。”

 “刘伯温还请求制定法律制度,制止滥杀,推行法制,并以此阻止了朱元璋杀人。”

 “三天后海宁投降,朱元璋很高兴,将囚犯全都释放。”

 “不久,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

 “刘伯温上书请求建立军卫法,在指定各地税收标准时。”

 “各地税收均小有增长,唯独家乡青田县不增,因而在家乡留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