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301章 世纪工程三峡大坝(第3页)

 灵渠首先是一项军事交通工程,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创建。

 秦代以前,岭南地区一直未纳入中国版图。

 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动了征服岭南的战争。

 为解决秦军后勤补给问题,秦始皇通过开凿灵渠,使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后勤和兵员补给,最终统一了岭南地区。

 灵渠的开凿,在成就秦帝国统一大业的同时,也大幅拓展了中国的疆域。

 到了如今,灵渠是连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商贸通道,成为了南北往来的交通大动脉。

 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文臣武将、文人士子途经灵渠进入岭南。

 他们或留下历史功绩,或留下诗词文章,丰富了岭南的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也通过灵渠逐渐传入岭南。

 包括农业、手工业技术、建筑、饮食等文化,以及中原汉族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

 总之,相比于三峡大坝对后世的重要性,灵渠对他大唐子民更为重要。

 “大坝采用的是混凝土重力结构,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在建设过程中采纳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了混凝土的优良品质和大坝的密实性。”

 “运行期间,大坝装备了全面的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预案,实时监测各项指标,有效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所有监测指标均处于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其次,需要明白的一点。”

 “任何大型水利工程都会因自然因素,如水位、温度、地震等导致一定程度的变形。”

 “这种变形通常是周期性的、可逆的,并且是可控的,不会影响到大坝的结构完整性及安全运行。”

 “三峡大坝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预留了足够的安全边际。”

 “监测数据显示,大坝的变形完全在弹性范围内,没有出现不可逆或严重的变形情况。”

 “最后,使用地图搜索照片来证明三峡大坝变形的做法,在科学上是不合理且不可靠的。”

 “这些照片经过了拼接、压缩和处理,不能准确的反应大坝的真实状态。”

 “此外,这些照片可能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和分辨率下拍摄,不宜用于精确比较。”

 “即便照片中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可能是由光线、视角和比例等因素造成的视觉误差,并不代表实际的物理变化。”

 “关于三峡大坝变形的争议,完全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散布的无根据谣言。”

 “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对三峡工程的安全措施和能力保持充分的信心。”

 “这项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典范,我们应当自豪并对其充满信心。”

 朱棣:能够与三峡大坝相提并论的,也唯有京杭大运河了。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对大明江山社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京杭大运河之所以能造福大明百姓,这还要感谢隋炀帝以举国之力修建。

 隋炀帝当上皇帝才几个月,就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洛阳。

 但新的都城需要很多配套设施,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个又一个工程开始启动了。

 先是建壕沟,竖起京城屏障,接着是盖宫殿,豪华程度令人咂舌。

 这还没完,隋炀帝紧接着就把目光瞄向了富饶的江南。

 对隋炀帝来说,南方有数不清的美景、美女、美食。

 凡是运得过来的通通运过来,凡是运不过来的,隋炀帝亲自去江南。

 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当便利的交通条件,隋炀帝想到一个妙招。

 把几处前朝修建的短运河相连,再进行开凿拓展,最终形成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隋炀帝在位时,几项大工程,特别是大运河的修建,直接掏空了国家财政。

 有人说隋炀帝不顾百姓民生,只为自己贪图享乐,以至于让老百姓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其实回归真实历史,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

 除了一己私利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希望可以通过南北相连,促进南北融合和商业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

 毕竟,只为自己享乐,哪用得着这么费劲。

 隋炀帝是暴君,不是昏君。

 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让自己的皇位坐得更稳才是正道。

 这其实是一件巩固国家利益的好事,只不过隋炀帝摊子铺的太大了,最终百姓受不了了。

 几年时间,搭进去的人力竟然达到了几百万。

 老百姓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摧残,最终隋炀帝被自己大刀阔斧的水利工程给害了。

 京杭大运河开凿伊始,为了让这一伟大政绩得以实现,隋炀帝调发沿线的数百万农民和士兵做劳工。

 大运河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整整用了六年时间完工。

 这六年时间,毁掉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也彻底动摇了隋朝的根基。

 就在百姓怨声载道之时,隋炀帝并没有意识到国家已经危机四伏。

 而是继续耗费民力,可劲地折腾已经很单薄的家底。

 明明可以让百姓安安稳稳建造工程,隋炀帝恨不得明天就开始享受。

 为了拥有一个最高的出行标准,隋炀帝下令在沿途同时修建无数奢华宫殿。

 从长安到江都,就达四十多座,此外还命人建造了极度奢华的龙舟和万艘船只。

 龙舟高达四层楼,里面正殿、朝堂、内殿一应俱全。

 运河和龙舟都建好后,隋炀帝先后三下扬州,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百姓苦役,天下思乱,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隋炀帝没有享受几年奢靡的生活,就死于叛军之手。

 历史上对隋炀帝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没有人能否认。

 当时修建的京杭大运河,经过历代的不断修复扩建,竟成为一件功在千秋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