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351章 鬼圣蒲松龄(第2页)

 “期间蒲松龄迫切希望改变贫困的处境,但几次乡试的失败,令其痛苦,创作《叶生》向友人倾诉悲愤之情。”

 “蒲松龄借叶生的故事,表达其不服气、不服输的心态。”

 “当时淄川一带发生豪绅欺凌平民,但官府却徇私枉法之事。”

 “蒲松龄听闻后,创造诗歌《廷尉门》,含蓄讽刺官府颠倒是非曲直。”

 “康熙十八年,蒲松龄记述奇闻轶事,已积累很多篇章。”

 “于是蒲松龄将之初步结集成书,正式定名为《聊斋志异》。”

 “并于卷头写下自序《聊斋自志》,诉说其写作的缘由与苦衷,借谈鬼说狐以抒发心中忧愤之情。”

 李鸿章:蒲松龄之所以能写出《聊斋志异》,四个因素缺一不可。

 对于蒲松龄写成《聊斋志异》的原因,并非顺风顺水写成,而是逆境成就这部著作。

 如果蒲松龄考取功名,成为朝廷命官,或许不会有《聊斋志异》。

 其一,家族衰落。

 虽然蒲松龄出生大家族,但到他这一辈已经没落了。

 蒲松龄一生都在农村生活,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只得到外乡坐馆教书。

 一年天下大旱,眼看要过年了,孩子们闹着要吃要穿。

 而家里没有隔夜粮,甚至连给灶王爷供奉的祭品都没有。

 蒲松龄呼天唤地,悲从中来。

 绝望之中,他只能把鬼怪故事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勉强支撑着活下来。

 其二,多次落榜。

 蒲松龄始终把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但屡试不第。

 在历尽辛酸后,蒲松龄认识到科举考试的弊端。

 八股文重压,科举考试的不公,甚至考官连好文章都不懂。

 蒲松龄一气之下,无处发泄,就把精力投入到写作之中。

 正是这些发泄,《聊斋志异》中有很多通过孤鬼精灵的故事,来反应当时的社会状况。

 其三,见多识广。

 蒲松龄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他的才华却被一些人相中。

 正因为他有才华,曾做过知县的幕宾。

 期间多次视察民情,治理河道,也经历过官场上的生活。

 蒲松龄一生都在农村生活,也因为混迹于官场,听到了很多传闻,也感受到官场的黑暗。

 如果没有蒲松龄这些经历,恐怕他的《聊斋志异》也难达到一种意境。

 其四,亲情遭遇。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记载了很多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

 有人说蒲松龄还有一个追求的女人,或者还有一个小妾。

 很多人认为蒲松龄也是自由恋爱的,其实蒲松龄并没有自由恋爱也没有小妾。

 但蒲松龄却有一亲妹,嫁了一个吃喝嫖赌的妹夫。

 而蒲家又无权势,根本照顾不了妹妹。

 后来妹妹求助蒲松龄,蒲松龄也无能为力,只得把妹妹的遭遇写到自己的小说中。

 “康熙十八年,蒲松龄应聘到淄川县西铺村毕家坐馆。”

 “毕家为当地名门望族,馆东毕际有早年曾担任南通知州,后罢官归家。”

 “因毕际有的六七个孙儿将要开蒙,又要处理往来应酬文字,便经人介绍看中蒲松龄。”

 “蒲松龄进入毕家后,为幼童开蒙,教授四书及八股文。”

 “又代毕际有草拟书札、贺词、祭文等文字,没有辜负毕际有的期望。”

 “闲暇之余蒲松龄陪同毕际有清谈,因此两人主宾相处融洽,蒲松龄受到毕际有的器重。”

 “因毕际有性格宽厚,饮食居住条件良好,又有丰富的藏书。”

 “蒲松龄生活安定下来,得到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

 “毕际有比较开明,不反对蒲松龄创作狐鬼小说,还主动为蒲松龄提供素材。”

 “因毕际有对《聊斋志异》感兴趣,毕氏族人争相借阅《聊斋志异》稿本。”

 “蒲松龄创作新作,他们也能先睹为快。”

 “毕家幼童放学后,经常与蒲松龄论学、聊天,讲述狐鬼故事。”

 “蒲松龄进入毕际有家坐馆后备受器重,外加此前淄川两大缙绅名家唐梦赉与高珩对蒲松龄的赏识。”

 “使蒲松龄成为当地秀才中的名士,县里官员都对其尊敬起来。”

 “康熙二十年,知县汪如龙邀请蒲松龄前往县衙做客,蒲松龄秉持秀才不入公门的操守婉言谢绝。”

 “后继任县令张嵋仰慕蒲松龄文名,再次邀请其前去叙谈,蒲松龄依旧辞谢不往。”

 “张嵋亲自相访,对其十分欣赏。”

 “康熙二十三年,孙蕙父亲病逝后,孙蕙归乡守孝。”

 “因孙蕙升任京官,大兴土木修筑别墅以及孙家亲属横行乡里。”

 “蒲松龄规劝孙蕙要收敛族人,此事在淄川引起不小的反响,令孙蕙难堪。”

 “此后蒲松龄与孙蕙断绝交往,两年后孙蕙去世时,蒲松龄也未去吊唁及撰写挽诗。”

 “康熙二十六年,毕世持的父亲病逝,大诗人王士禛前来毕家吊唁。”

 “蒲松龄作为毕家西宾,负责接待、陪侍事务。”

 “因王士禛都喜好谈文论诗,于是蒲松龄拿出诗文稿请王士禛批评指正,王士禛给予简单的评语。”

 “后毕际有谈到蒲松龄正在撰写《聊斋志异》,王士禛早有耳闻,便借来稿本阅读,并产生兴趣。”

 “当年夏天,王士禛派人送给蒲松龄两封书信,向其借阅《聊斋志异》稿本及馈赠礼品香茶,蒲松龄十分高兴。”

 “王士禛收到《聊斋志异》稿本通读后,除对一些篇章加了评语外,还题了一首诗。”

 “蒲松龄读后,依韵和诗一首,诉说其苦衷。”

 “此后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成为文字之交。”

 “之后,蒲松龄先后参加两次乡试。”

 “皆因粗心导致试卷不合规定,而被取消录取资格。”

 “这令蒲松龄十分气愤,创作出一系列嘲讽科场考官的故事。”

 曾国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中有数百篇鬼怪故事,主要有四类。

 一是,揭露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压迫。

 有不少故事揭露了官吏贪赃枉法的腐败行径,而且也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

 二是,猛烈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

 很多故事或揭露主考官表里不一的伪善本质,或讽刺主考官优劣不分的荒唐行为,或批判科举制对万千学子的毒害。

 三是,歌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

 如《连城》写史孝廉的女儿连城征诗择婿,选中了才华出众的乔生。

 但史孝廉嫌乔生家贫,要把女儿嫁给盐商之子王化成。

 连城忧思成疾,需用人胸脯肉做药引。

 王化成不肯献,乔生割肉以献。

 后连城死去,乔生也随之而死。

 二人在阴间相会,结为夫妻。

 后复活,几经波折,终成眷属。

 四是,揭示生活哲理。

 如《画皮》描写王生因贪恋美色,将一位陌生女子留宿家中。

 一日,王生在集市上碰到一位道士。

 道士告知王生妖气缠身,定是遇到什么异常的人或事情,但此时的王生不以为然。

 此后,王生虽然发现了那位美丽的女子是厉鬼所变,有所防范,但仍被厉鬼吃了他的心。

 在道士的帮助下,厉鬼终于被杀死,王生复活。

 《聊斋志异》中大多数作品都以狐、鬼、花、木、神等异类为题材,蒲松龄以丰富的幻想把这些幽冥世界的非现实事物,写到现实生活中来。